鲁山:十九年革命艰苦卓绝

作者:魏新伟 时间:2011-07-11 点击数:

在中共鲁山县委院内,有一栋清末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楼前有一尊邓小平半身铜像,楼上挂着“豫西革命纪念馆”、“鲁山邓小平旧居”牌匾,显示出这里的不同寻常。

  “我们正在对纪念馆进行修缮,加固房屋,更换楼梯和地板,还要使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布展,让游客直观了解鲁山的革命历史。”519,中共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郝慧雅告诉记者。

    1928年起,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火种播种在鲁山这块土地上,经过19年艰苦奋斗,终于在1947年底解放了鲁山。

  武装起义惜败

   中国共产党领导鲁山人民革命,始自吴镜堂。

   1896年,吴镜堂生于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一个薄有田产的农家,17岁入私塾,19岁参加建国豫军任秘书,1916年冬在朱冠州的启导下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中共豫南特委的派遣,吴镜堂肩负开辟伏牛山革命根据地的重任回到家乡,发展乔文宣、李玉峰入党。19293月,中共鲁山小组成立,吴镜堂任组长。党史专家评价说,从此,鲁山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当年4月,吴镜堂以国民党鲁山县党部执行委员的公开身份积极活动,举办党务训练班和队长训练班。其间,以民团大队中的进步队员为基础,建立了由36人参加的秘密武装核心组织“铁血团”,由乔文宣直接掌握,作为党组织准备武装暴动的骨干力量。

    19298月,“铁血团”内部有人告密,在武装起义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吴镜堂指示乔文宣暂时把队伍带出城。然而,1031,乔文宣被敌人骗回城逮捕,并于115被枪杀。吴镜堂以宴请会友之名,将敌人之一黄明五诱到住处击毙。翌日,吴镜堂被搜捕,1231被害于鲁山县城箭道街,年仅35岁。

    吴镜堂牺牲后,中共党员王复初等人回到鲁山,与国民党政府展开斗争。193312月,国民党军统骨干分子胡长怡任鲁山县长,企图杀害王复初。次年2月,王复初、李玉峰、孟昭明感到情况严重,认为只有按吴镜堂遗愿组织武装起义才能避免革命力量毁于一旦。425,王复初得知鲁山县当局反动头目定于28日集中到县政府开会,即于27日夜通知四乡民间寨局武装1000余人隐蔽在县城周围,令民团的两个中队长做好暴动准备。

    可是,民团的两个中队长临时变卦,28日晨背着王复初等人包围县政府,软禁胡长怡,进行所谓的武装请愿,结果泄露了机密。胡一面假意和谈,一面向国民党河南省主席求援,省保安团来到鲁山镇压,起义失败。王复初、李玉峰、孟昭明逃亡。

    起义失败后,鲁山的几个党员因长时间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不上,停止了活动,直到193710月,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派党员王象乾来鲁山组织抗日武装。

  白色恐怖下的抗战

    在鲁山开展工作两个月后,王象乾回西安汇报工作,被派去延安“抗大”学习。19381月,接替王象乾工作的雷鸣以《新华日报》、《行都日报》记者身份作掩护来到鲁山,通过统战关系,为王复初、王瑞甫取得了民运指导员职位。二王以民运工作团的名义,召集进步青年,在全县掀起抗日救亡宣传高潮,形成全县各行业男女老少齐参加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

    同时,雷鸣与鲁山县教育界知名人士林承蔚和县民众教育馆馆长、著名诗人徐玉诺建立统战关系。后来,林承蔚组织成立了妇女救国会,尽管屡遭国民党地方当局破坏,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活动到19444月鲁山沦陷。

    193810月,按照延安“抗大”大队政委胡耀邦的指示,王象乾提前毕业重回鲁山。他以教师身份成为林承蔚举办的抗日救护训练班的一员,在那儿发展了15名党员。影响日益扩大的训练班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怀疑和不断干扰破坏,无法再办下去,党组织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继续以办学为名开展活动,这就有了由王复初出面以培养夜校识字班教师为名在梁洼举办的八德民校。193963,对民校虎视眈眈的梁洼镇长开始蓄意加害八德民校。在此情况下,党组织决定停办八德民校。

    虽然历经阻挠,但党组织实力仍在不断壮大,到19393月,鲁山县已有党员24人,中共鲁山县工作委员会顺势成立,王象乾任书记。随后,国民党顽固派再次掀起反共高潮,到处搜捕共产党人。

    1941年6月28,时任中共鲁山县委书记的王舟平接到省委通知去延安,此时,由于叛徒出卖,他已遭通缉。

    1944年4月28,国民党河南省党、政机关由洛阳迁至鲁山。鲁山迎来了沦陷前的“水旱蝗汤(国民党汤恩伯部)”灾难。

    王舟平离去之后,党员张开化以经商为名往来于全县各党支部之间,传达指示部署工作,直到194211月奉调去陕北后,中共鲁山地下党组织才按照省委“精干隐蔽,长期潜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停止了活动。

    1944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40万军队一触即溃,河南38座城市沦陷。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即作出挺进河南、控制中原的战略决策。

   1945年6月3,中共河南区委员会、河南军区、河南人民抗日军司令部及其第三支队、第六支队与第一支队一团从登封出发挺进鲁山。当夜,经汝阳、嵩县进入鲁山西部山区。二郎庙、赵村一带的土顽人员望风而逃,中共河南区委员会、河南军区机关和河南人民抗日军司令部驻扎在二郎庙村。同时,第一支队一团经7昼夜激战,于615攻克国民党鲁山县政府驻地土门。当天下午,一团又兵分两路进军瓦屋、背孜,瓦屋守敌闻风逃窜,次日晨,一团攻克背孜。

    今天,山深林密的鲁山县西部已成为我市的旅游胜地。在画眉谷、好运谷等景区,革命战士曾经藏身的洞穴时有所见,虽经过整修,但依然十分简陋,可见当时战争之残酷。

    打击地方顽固势力的同时,中共抗日政权建设随之进行。1945610,中共鲁西县委和鲁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二郎庙建立,随后召开的群众大会宣布废除旧政权。616,中共鲁山县委,建立鲁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瓦屋街重建。当时,鲁西县抗日民主政府辖1915个自然村,面积约1218平方公里;鲁山县抗日民主政府辖711个自然村,面积约385平方公里。

    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实行共产党员、农民、爱国进步人士和开明绅士参加政府机关的政治制度。施政方针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人民利益,协调各抗日阶层的关系,改善工农的生活,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

    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回地”运动。《回地布告》规定:“凡民国三十一年至民国三十二年农民因饥荒所迫出卖的土地、房产准予原价赎回,价格依现实流通货币。地上青苗随之转交,不准毁坏。应赎回的土地、房产一经评定判决,价款、文书当面一次交清。如抗拒抵赖,玩弄伎俩,投机取巧,一经查实予以严惩。”

    不足一月,抗日民主政府倒回土地880余亩,把部分失地农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的了解,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然而,美好的生活总是很短暂。河南人民抗日军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加紧围攻,胡宗南大部队也被调来参加围攻。鉴于此,河南军区决定留下三支队坚持斗争,一、六支队和其他人员于1945622撤回登封。623,胡宗南部队进占二郎庙、赵村。人民抗日军三支队及县、区工作人员与敌周旋,处境日益险恶,陷入敌人包围。630,陈先瑞率领4个连跳出包围,留下一个连加上县、区干部共200余人继续斗争,相机突围,在710夜转移到二郎庙、赵村以北的山林中。党组织开会决定迅速冲出重围与主力部队会合。一天下午,部队发现两个国民党部队士兵,经二人带队至当地保长所住的村子,经过动员,当夜由保警带路,部队在大山深处急行军,在敌人鼻子底下安全撤离。至此,挺进伏牛山的河南人民抗日军分三批全部回师登封。

    实际上,留在鲁山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并没有闲着,先后组织了耿集镇抗日游击队等群众武装,发动群众与敌斗争,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反顽夺枪事件、常大京一家抗击日伪军、张豹子和赵世勋勇杀日本兵等事件。

  两度解放鲁山县城

    1947年,鲁山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鲁山解放了。

    1947年6月30,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刘伯承、邓小平联名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建议,要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于月内师出豫西,协助陕北和刘邓大军作战。7月19,建议获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陈谢纵队由原定西进陕北改为南出豫西。

    陈谢主力于92起自洛阳等地向西进击,连克灵宝、卢氏、陕县等县城,威逼潼关、西安。916,中央军委电示陈谢兵团的作战范围和任务:主力应相机攻占嵩县、伊阳(今汝阳)、临汝(今汝州)、郏县、襄城、叶县、宝丰、鲁山、南召9县,工作重点放在卢氏、嵩县、伊阳、鲁山、南召、内乡6县交界地区(伏牛山)。两天后又来电,要求在伏牛山地区纵横两百里内外,“展开乡村工作,剿灭民团、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创造该纵后方。必须使该纵干部明了,该纵后方不是新安、渑池,而是伏牛山,用全力在伏牛山建立根据地。”

    在这种情况下,有了两次解放鲁山。

    1947年10月30,陈谢兵团九纵二十七旅分两路由嵩县鸣皋进至二郎庙、瓦屋一带后,转而向南,沿山间小路轻装强行军,围歼南召之敌。11月1夜,九纵二十五旅七十三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鲁山县城包围。次日晨,发起攻城战斗。

    当时,国民党县长兼保安团团长任邦、副县长张汉民及反动头目李超凡、岳天统带保安团8个中队守城。解放军发起攻击不到一小时,守敌就溃不成军,任邦慌忙率残敌集中火力从南门突围。为了避免伤害城内群众,解放军特意放出敌人,以求在运动中歼敌。任邦带残部出南城门逃至张良后,把保安团600余人交给李超凡,只身化装逃往许昌。李超凡旋即将保安团领到张官营,后沿南部山区向西流窜到玉皇庙一带,伺机反扑。此次战斗毙、俘敌30余人,攻克鲁山县城。

    今天,鲁山县城原来高大的石砌城墙早已荡然无存,只有鲁山一高南侧深深的城壕透露出当年护城河的规模和县城的易守难攻。

     11月4,鲁山县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首任县长李涵若。

    此时,由潼关东进的国民党军8个旅已至卢氏、陕县以东地区,国民党军第五兵团司令李铁军率7个旅3万余人已尾随陈谢主力进至鲁山、襄城一线,为引鱼上钩,陈谢兵团主动撤离伏牛山东麓。117,鲁山县城被敌进占。

    为了调动兵力歼敌,巩固伏牛山根据地,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把敌主力牵制在南阳、西峡口一带,派陈谢兵团九纵司令员秦基伟于1110率部回师伏牛山东麓。秦基伟命二十七旅再夺鲁山县城。

    22日下午,九纵二十七旅八十团、七十九团将鲁山县城包围,由八十团二营主攻城北,一营在城东佯攻与截击。七十九团以一部于城西助攻,另一部于城南截击。23日凌晨,攻城部队发起攻击。鲁山县城内的敌军乘解放军全力打援时,弃城逃往许昌。解放军追击至宝丰县境南部,此时,九纵二十六旅亦抵达宝丰西北地区。宝丰之敌自觉无力抵抗,慌忙弃城而逃,纠合郏县之敌连夜逃窜。解放军收复鲁山、宝丰县城。

    鲁山第二次解放后,李涵若带领博爱支队部分人员再次进入县城。1124,随陈谢大军挺进豫西的太行支前干部大队领导人戴云程进入鲁山,组建了中共鲁山县委,任书记。同日,陈谢兵团司令部和豫陕鄂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县城。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这一次政权建立后,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权建设。

    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反动会道门不甘心失败,向新生的人民政权疯狂反扑,先后制造了殷岭惨案、“庙道”反革命暴动案、老将庄阶级报复谋杀案、“中华理教会”反革命预谋暴动案,组建了“长毛道”反革命团伙,煽动二郎庙区干队叛变,玉皇庙农会主席杨开成叛变为匪。

    鲁山解放之初,境内匪众达2000多人,加上散匪、暗匪总计超过3000人。这些人狡猾、猖狂,时聚时散,互相联系,统一行动,以深山老林为依托,藏伤匪、存粮食、存弹药,向外线出击。往往与剿匪主力部队打游击,剿灭他们十分困难。

    为消灭土匪,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共鲁山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发动全县人民,组织建立地方人民武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剿匪反霸”运动。194712月下旬,陈谢兵团九纵政委黄镇派牛子龙和岳本敬以收编为名,将鲁山梁洼、辛集一带的刘黑子、郭长富股匪和宝丰、郏县土匪240多人,集中于鲁山城东的漫流村,然后又转至宝丰城南新寨,全部解除武装,匪首100多人就擒,罪大恶极者当即镇压。

    事后统计数字表明,在“剿匪反霸”运动中,鲁山县被列入打击对象的土匪、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共5846人,外逃者1253人。截至19499月,实际受到打击的5460人,其中处决353人,外逃者有348人被抓回。“剿匪反霸”斗争对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很大贡献。

    鲁山解放后,当年121日,中共鲁山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在陈谢兵团四纵、九纵、十纵抽调的干部、战士支援下,布置开展“抄家点火”、“扎根串连”、“建立政权”工作。第二年4月,正当要部署全面土改时,中原局发出停止土改、实行“减租减息”的通知。实行“减租减息”后,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邓小平来到鲁山

    新生政权逐步得到巩固,同时由于鲁山险要的位置,这儿成为众多机关的驻扎地。

    早在19471124鲁山解放第二日,豫陕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进驻县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19485月,豫陕鄂边区划分为豫西、陕南两个行政区。61,中共豫西区委员会、豫西区行政主任公署在鲁山县城成立。在此前后,豫陕鄂军政大学也在鲁山建立,豫陕鄂军区卫生部及其野战医院、华东野战军野战医院、陈谢兵团兵工厂也都来到鲁山,豫西日报社(河南日报社前身)也在鲁山创办。

    当然,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邓小平来到了鲁山,并在此短暂工作和生活。如今,他在鲁山居住过的二层小楼已成为“豫西革命纪念馆”,又名“鲁山邓小平旧居”;邓小平的半身铜像也在楼前,注视着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

    据史料记载,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为了解后方部队和当地情况来到鲁山,被安排住在福音堂牧师楼上,以后多在此居住。不过,邓小平何时来到鲁山,记者查到两种说法:2008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鲁山》记载是1948413晚;2009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鲁山历史》记载,邓小平是在1948421由叶县来的。

    在此,邓小平听取了新解放区工作情况汇报,并去不远处的西关大街考察工商业。当时,鲁山是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方,19486月至19492月曾设鲁山市。党史专家认为,就是在鲁山的考察,让邓小平后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萌芽。如今,豫西革命纪念馆旁一块巨石上刻着:“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在这里萌芽”。

    这个思想,收录在邓小平文选《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一文中。这是邓小平在1948425召开于鲁山的陈谢兵团前方工作委员会和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他说:“像鲁山街上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1万人失掉生计,马上向你伸手要饭吃。我们这个区有3万人靠种植烟草生活,如果纸烟厂垮了,不能出口,这3万人马上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究竟是打倒了资本家,还是打倒了老百姓?我看这不是打倒了资本家,而是打掉了人民的生计……所以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

    邓小平关于扶助工商业的政策,其实是对当时“左”倾错误的一种拨正。当时,在豫西一些地方,干部急于发动群众、扩大土改区域、完成土改任务,提出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抄家点火”等过激口号,有些地方片面地提出“贫雇路线”、“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乱抓人,乱杀人,严重违反政策及侵犯中农利益,土改打击面过宽。5月中旬,邓小平召集中原局、豫西、陕南负责人开会。会议确定,不分浮财,不打土豪,连大地主也不打。

    邓小平在鲁山,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儿,就是整党。

    1948年9月13,豫西区依照中原局的指示,在鲁山县城东的程村程氏祠堂召开中共豫西区党委扩大会议,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持续43天。他一共讲了9个问题,纠正了侵犯中农、破坏工商业和乱打乱杀、贫雇农坐天下等错误,强调继续克服“左”的倾向,认真执行减租减息政策。

    邓小平等人在鲁山的功绩,由今天豫西革命纪念馆前悬挂的一幅楹联道尽:“挺进豫西逐鹿中原势如破竹追穷寇尽收北国;决战淮海饮马长江壮若卷席歼余顽一统金瓯。”楹联作者为河南省委原副书记李宝光。

    1948年10月19,中原局及军区机关离开宝丰前往郑州战役前线,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此后,邓小平再也没有回过鲁山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