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五千年

作者:张西庆 时间:2010-06-25 点击数:

   

    酒为何物?《黄帝内经·灵枢》篇解曰:“……酒者……熟谷之液也。”一语道出了酒的本质。是的,从古到今,全世界各国的酒都是利用谷物为料,经过蒸熟发酵之后,从中提取的汁液。中华民族饮酒的历史非常久远,西汉初的淮南王刘安在其所著《淮南子·说林训》中说:“清  之美,始于耒耜”。就是说自从有了农业,也就有了酒这种饮料。我们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甲骨文中就有“酒”字出现,而且写法多多。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产生于三千年前的商朝武丁时期。迄今为止,已被发现的十几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共有甲骨文四千多个,已被辨识确认的有千余字。其中“酒”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字之一。

根据甲骨文发展的轨迹,文字专家们把它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中都有多种写法的“酒”字。在《甲骨文字典》、《字源》和《常用古文字字典》中就列出了“酒“字近二十种写法。笔者认为,以上情况可以说明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酒“字出现频率之高,反映了它与先民们生活的密切。先民们经常饮酒,用酒,因为文字是被用来记述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的。

   其二,“酒”字写法之多,说明先民们盛酒,饮酒的器具种类繁多,大小形状各异,如尊、爵、角、勺等。因为古人造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像形。酒是液体本无形,只能用酒器表示,酒器种类多,酒字的写法也自然多。如:  等都是酒坛的形状。

   其三,酒字在甲骨文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地变换写法,说明商代盛酒,饮酒的器具的生产工艺在不断改进和创新,饮酒之风流行普遍。

   进入青铜器时代之后,“酒”字的写法已被规范为“酉”。在小篆体形成之后,人们才在“酉”字旁加了三点水“氵”。表示酒是液体。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很多含有“酉”的组合汉字,也多与酒或酒事有关。如醉、醒、酝酿、醴、醪等。尊不仅是盛酒的器具,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祭祀的活动情况。尊的小篆体是表示在祭祀时,人双手举着酒器,字头上两点被写作:“)(” ,表示酒气上升之状,其情状何等生动。

   《甲骨文释林》中说,在发掘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酒器的数量超过食器。这说明当时统治阶级饮酒成风,生活腐烂之甚。有一片甲骨文字记载:武丁在位时,有一位贵族大臣,因经常过度饮酒而得病,长期不能参与朝政。看来,殷纣王“酒池肉林”之说,亦非空穴来风。铸造于商代末期的司母戊鼎铭文中就有“勿湎于酒”的训语。无独有偶,铸造于西周末期的毛公鼎的铭文中也有“毋敢湎于酒”之语。这些都说明,人们早已懂得过多饮酒的危害,一些头脑清醒的统治者,也想限制人们特别是大臣饮酒,只是收效甚微。《酒诰》就是周天子的一道禁酒令,令中对诸侯严格规定:除祭祀外,平时一律不得饮酒。

    随着文明的发展,酒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稠。无论是婚丧嫁娶,宾朋宴乐,大事小事都离不开酒,故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酒入人体所发挥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心有忧伤,举杯解愁;心有感慨,借酒抒怀;心有怨愤,借酒发泄;谈叙友情,以酒助兴;亲人离别,把酒饯行;喜事丰年,设酒相庆;逢年过节,酒宴欢聚;祭祀祖先神祗,更要献爵敬酒。

    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尤其是果酒(如葡萄酒)能滋补人体。酒也可药用,如活血化瘀,消毒疗伤。酒还被用做药引子,中医常用白酒与各种中药泡制药酒,以治疗不同的疑难杂症。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丝帛书《养生方》,,《杂疗方》中就有“药酒”的记载。所以,《汉书·食货志》称“酒乃百药之长”。

    对酒的妙用领略颇深的当属一些文人雅士,因为酒是他们灵感和智慧的源泉,很多的传世佳作都是借酒成就的,许多的名流佳话也都与酒有关。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日常酒壶随身,纵酒放达,其文章布局有独特韵味。北宋官至丞相的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放浪烟霞的朱敦儒“诗万首,必得酒千觞”;酒仙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文人爱喝酒,更爱以酒入诗入文。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中,有“酒”和与“酒”有关的字达十二处;元结的“石鱼村醉歌”中,与“酒”有关的字达十七处;词作为诗歌的一种,是文人用以咏物抒怀的文学形式,更是茶余酒后消遣的工具,因此,“酒”在词中出现的比率较在诗中还要高些。笔者随意查阅了一下胡云翼先生编的《宋词选》,书中共收录宋词二百九十六首,其中一百二十首含有“酒”字,或以“杯”、“醉”、“酌”示“酒”者一百八十多处。辛弃嫉《沁园春·杯汝来》一首中,酒字若隐若现达十次之多。查阅之后,简直有种无酒不成词的感觉。

    一位名人说过:酒是诗魂。这话不无道理。仔细琢磨,若把主客颠倒,说“诗是酒魂”亦末尝不可。酒若没有诗一样美的灵魂,它凭什么能博得历代诗人们的倾慕。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