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绿园在印江

作者:佚名 时间:2011-09-16 点击数:

李绿园在印江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李绿园任印江知县。据清代郑士范修订的印江县志载:知县,李海观,宝丰举人。李海观字绿园,能兴利除敝,爱民如子,疾盗如仇。乾隆已丑秋,邑大旱,步祷滴水崖,雨立沛。百姓设宴迎劳。海观教之食时用礼,以度岁歉。欢如也。由此可知绿园在印江任内,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勤政爱民,深受老百姓爱戴,据说每逢接到案件,就及时升堂问官司,或是实地勘察,惟恐误了时间,走露口供,尽量减少老百姓囝官司奔波守候之苦,尽量减少循役借机勒索百姓的可能机会。有时李海观一日几次升堂问案,问了就批并转交有司办理,从不拖延时间。

    说有那年印江大早,灾情较重,他一面带领百姓抗旱救灾,一面教育大家顾全大局,同心协力,战胜灾荒,兴掺水利,引来外地水浇地。第二年,当地百姓农业大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离任时,当地人主动为绿园敬送万民伞,以此表达他们对这位父母官的爱戴之情。

    一次,李绿园集中印江地区童生举行岁考,他亲自出题,亲自监考。在考试中,头场题为学而时习之,学生见题人人喜形于色,很快按时答完试卷。次场,考题如前场。考生见还是那个题,有人就应付完成试卷。到第三场,题目没变,学生中就切切私语,认为大人肚里墨水少,他这个官,不是用钱捐的,就是利用枪手幸得的。许乡考生已无话可写了。第三场交卷后,绿园让考生留下,对大家说:今天考试,题目与平时不同,好则是预考,不然,会吃亏的,我也写几篇文章,请各位传阅。他说罢,把自己写的几篇文章让大家传阅。大家一看,一个题目,内容却不同,每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或叙事,或评论,旁征博补,洋洋大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立意新颖,各有千秋。考生看后,人人交口称赞,说大人学识渊博。

    事后,这被知府知道了,知府大人特邀绿园去谈学问。李绿园在知府大人衙内谈诗论文,古今上下,无所不晓。知府一听,大为赞赏,心想一介县令,学识如此渊博,当场说:大材小用,大材小用!心中有提拔重用意思。

    事也凑巧,一次当地建起天爷庙,云贵总督、知府衙内大僚都亲临现场庆贺的,李绿园也去了。中午前写匾的,在场的人无人敢写。当然,都府、知府衙内书办人多的是,但都怕在众人暌睽之下,笔一落纸,或者字迹欠佳,或文辞不工,难免当众出丑。这时,有人叫李绿园写这匾。在众人再三迫促之下,绿园也不便过为推辞。只提笔在手,稍加思索挥毫写下红云一朵四个大字。字体通劲,骨内兼备,布白得当。大家一看,小小县令自写这么好,辞彩更妙,都赞口不绝。

    原来红云一朵一朵红云捧玉皇的缩语。这句子出于苏轼诗句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鹤吹下玉炉香。待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红云一朵匾悬挂在天爷庙内,再贴切不过了。所以,受到大家称赞。在此之前,总督大人邀绿园谈学问,对他已有好感,今天写匾也喜之不尽。又加上绿园任内政迹卓著,不久,绿园破格迁升为贵州思南府代理知府。

    在思南府任内,李绿园确实有了用武之地。李绿园已是年及七旬,勤于政事,不减当年;对待学问,仍如小学生一样,勤勤恳恳,笔耕在业余间,把自己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并且不断深入边疆地区,体察民情,博采民风,领略南国的山山水水,扩大视野。他还是日手书一篇,于峦瘴荒野之中。在这个时期内,写出了不少诗词,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如《清平县》诗是这样写的:

十里临城路,高低石笋中。

万山争落日,一壑京长空。

鱼贯苗家女,鸳行走塾童。

层崖林深处,片叶指丹枫。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