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领导探访湛河区的荆山村

作者: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时间:2010-04-07 点击数:

   2010年3月3日,我校副院长张清廉教授、科研外事处处长于长立教授一行五人和湛河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民强一同来到湛河区荆山村探访了“卞和得璞处”、“黄帝铸鼎处”、“马秃塔儿墓地”等文物遗址。
   卞和得璞处位于荆山西南的卞城村,有关卞和的故事,《韩非子·和氏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中完整记录了和氏璧的来历:楚人和氏得玉璞荆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平顶山市荆山村卞和得璞处遗址)
   位于荆山村沙岗的马秃塔儿墓地往北,渐次下行一百多米,有一片柿树林。林子北侧的田地对面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铸鼎处”。而关于“皇帝铸鼎”的故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代铸鼎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又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又据《左传》载:“禹铸九鼎于荆山,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平顶山市湛河区荆山村黄帝铸处遗址)
   马秃塔儿是元代贵族的后裔,官至正三品昭勇大将军,于元末定居于此,马氏在这里度过四代,颇有意味的是,荆山的大中华文化,正是由少数民族的马秃塔儿及其后裔发现、发掘、开创的,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平顶山市湛河区荆山村马秃塔儿墓遗址)
   如果说“和氏璧”是一种少数民族与汉族和合相容、和平共处的象征,那么流传在这里的“黄帝铸鼎”传说,它其实就是少数民族对于大一统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根源的认同和强烈趣同。而马秃塔儿和他的后裔的发展历程,他们融入汉族大家庭的历程正是“和氏璧”的精髓。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