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领导陪同市政协领导参观叶县岩画天书

作者: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时间:2010-04-23 点击数:

   

201046上午,我校副院长张清廉教授、科研外事处处长于长立教授陪同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张国需来到叶县常村乡马拉庵村参观了这里近期发现的近百处岩画天书。

    叶县常村乡地处伏牛山余脉,连绵数十公里的山峦间分布着马拉庵、葛家岭等多个自然村落。今年3月下旬,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马宝光带领他的学生考察时,在该乡马拉庵村附近的山顶和山崖上相继发现百余处岩画“天书”。这些岩画上既有十二星、十四星凹穴环形排列图案,又有四面排列如同河图洛书一样的凹穴图案。一些不规则凹穴图案更是密密麻麻布满岩面,难以尽数,还有多种似棋盘状方格、米字图纹及难以辨析的图纹。

 

   

岩画,一直以来被誉为“石头上的艺术”,遥远而神秘。在我国,南方岩画以广西花山岩画为代表,北方以宁夏贺兰山岩画为代表,其中贺兰山岩画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列入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叶县岩画“天书”是我市首次发现的岩画,百处岩画‘天书’令人惊叹,精美的图形、神秘的符号,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需要学者的研究。

    考古学家马宝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叶县常村乡发现了由上千个小圆坑排列在一起的岩画,这是极为罕见的。如果能最终确定这里的岩画与‘具茨天书’属同一类型,那这里的岩画至少也有4000年的历史”。具茨山岩画的形成年代不晚于4000年前,它较清晰地表达了黄帝时代先人及其后裔对天文、地理的认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等,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规模古文化岩刻群。

 

   

叶县发现的岩画“天书”,连接了新郑具茨山岩画“天书”、禹州岩画“天书”和方城岩画“天书”,它们南北连成了一体,使伏牛山地区烙下人类早期文明的印迹,这一发现对中原远古文化的研究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链接:

  具茨“天书”

  具茨山,位于我省中部禹州市、新郑市、新密市三市交界处,属于伏牛山余脉。众多文献记载: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1988年春天,禹州市的刘俊杰为拍摄乡村风光题材图片,来到了具茨山禹州境内老山坪的山上,他在一些岩壁上发现了刻有不同符号的岩画,最大的一处竟然有两间房子那么大,最小的也有棋盘大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认为,在中原地区以前没有发现过这类符号,大批岩石符号和以往外省发现的岩画也不同,从考古角度来说不好确定年代,需要请国家级专家进一步鉴定。

  2008125,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由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邀请诸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具茨山岩刻考古调查课题小组作出结论:“具茨山的岩刻形成于4000年前。”据此,有学者大胆推测具茨“天书”的含义:中国最早的文字、大禹治水的“河图”、炎黄部落聚居的“记事”,等等。

  200932,禹州市文化局和郑州市文物管理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在郑州共同举办了“具茨山岩画研讨会”。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