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釉”为大观———《中国历代钧瓷釉色》读后
作者:李争鸣 时间:2010-05-17 点击数:
对于一件钧瓷作品来说,真正能感动我们并给人强烈震撼的,究竟是器型的华美还是釉色的瑰丽?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钧瓷属色釉瓷的范畴,但又与一般色釉瓷不同,是以色彩的丰富和意境的深邃独步瓷林的。钧瓷能在宋代成为皇家御用赏瓷,并在元代形成一个庞大的窑系,波及全国4省27个县,是与钧瓷鲜明的个性分不开的。这个个性,就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绚丽与神奇,就是每件作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但是多年来,我们对钧瓷之美在何处,很少说出真正的缘由;对钧瓷之美产生的原因,更缺乏系统的探究。甚至,我们已忘记了“型为基,釉为魂”的钧瓷内涵,正在舍本求末地强调造型的繁杂。正当此时,由梅国建、熊云新、张金伟倾心合著的《中国历代钧瓷釉色》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钧瓷釉色理论上的空白,还使我们对钧瓷釉色的重要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国历代钧瓷釉色》是一部极为难得、十分重要的钧瓷类书籍。首先,它较为系统、科学、全面地阐释了钧瓷釉的原料和主要成分、钧瓷釉的性质及成色机理、影响钧瓷釉色生成的主要因素、钧瓷釉命名与种类、钧瓷釉的质地和纹路等基本知识,是首部具体研究钧瓷釉色的工具书。如钧釉的成色比较复杂,在没有搞清其成色原理前,人们简单地称之为“窑变”。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首次提出了物理成色和化学成色结合成色的新概念,即光散射形成的蓝色(物理成色)和铜着色的红色(化学成色)釉在高温流动下汇合形成紫色,气泡由釉底向釉面散发使红、蓝、紫等色分割、交错形成更复杂的釉色。其次,它采用传统的以物类比的方法,给尚无确切名称的钧瓷釉色确定基本名称。作者以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等类比方式,命名了如鸽灰、赫石红、朱雀红、橄榄绿等较新的釉色,不但较为形象地表现出同一器物釉面的复杂色彩,还为这些新釉色的流传与普及奠定了基础。最后,它通过釉色集大成的形式,使钧瓷之美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几位作者倾尽所能,耗时经年,将搜集到的1000余件钧瓷实物拍成清晰精美的图片,将唐宋、金元、清末民国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直至21世纪的钧瓷釉色及其特征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多数唐宋元时期的实物标本还是第一次公开展示。色彩斑斓,“釉”为大观,使我们全新领略了异彩纷呈的钧瓷风采。
多年来,随着对钧瓷认识的深入,我一直认为,钧瓷应是许昌乃至河南当之无愧的一张名片。随着时间的推移,钧瓷必定会在所有瓷种中进一步脱颖而出,成为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这是因为,钧瓷釉色追求的是一种创新式的变化,这种千变万化的视觉景观,与时代日新月异、富足多彩的生活方式相吻合,更与灿若朝霞的年轻人的审美情趣互为共鸣。青瓷是各类瓷种的母亲瓷,所有瓷种均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如在青瓷的基础上诞生了白瓷,在白瓷的基础上生发了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等各色彩瓷。钧瓷始于青瓷,但却率先、成规模用铜、铁为基础着色剂,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并成为色釉瓷系列中最早的成员。难能可贵的是,钧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几乎所有瓷种的釉色之长,既有天青、天蓝、粉青、月白等单色釉,又有玫瑰紫、赫石红、苹果绿等复色釉。与汝瓷、官瓷、定瓷等单色瓷相比,钧瓷色彩浓郁而富有个性;与青花、郎窑红、粉瓷等色釉瓷相比,钧瓷讲究变化且自然天成。钧瓷釉色这种极为鲜明独特的个性,为造型留足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更大范围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条件。它可闹可静、亦大亦小,闹则色彩万千,静则单纯安宁;大则高可数丈,小则手可把玩。此外,青花瓷画艺精湛是靠人力所为,龙泉瓷冰青玉洁却色彩单调。试想一下,哪一瓷种能有如此超脱、如此恢弘的自然优势?
当然,由于釉色的千变万化似鬼斧神工,即使十分娴熟的窑师在倾其所能之后,也常常需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每一次开窑,艺人们总是在近乎祈祷的期盼中等待奇迹的呈现。正是在不断失望的氛围中,人们开始渐渐忽视作为钧瓷安身立命之本的窑变色釉,放弃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独门绝技,并将着力点放在了造型繁杂上,希望借助文化的点缀来进行热闹的渲染,这不能不说是钧瓷的悲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历代钧瓷釉色》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它不仅让我们对历代钧瓷釉色的演变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对钧瓷不同釉色的名称有了较为准确的表述,对钧瓷的成色机理有了更为科学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们对钧瓷的本原有了更新的认识。这对于钧瓷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新闻链接:
李争鸣 河南民权人,本科学历。现任许昌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许昌晨报总编辑,高级编辑,许昌中国钧瓷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禹州市钧瓷研究所高级顾问。为许昌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许昌市第一批优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编《许都黄花香——新闻作品评析》、著《感悟新闻——从通讯员到记者》、编著《追根求源话钧瓷》、《中国当代钧瓷名家》、《中国钧瓷十年》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