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7日,由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社科院,平顶山市政协,中共平顶山市委统战部,中共平顶山市湛河区区委、区政府和平顶山学院联合主办,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协办的“《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于李绿园辞世220年和校注本《歧路灯》发行30周年的特殊年份,在李绿园故里河南平顶山市隆重召开。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省社科联主席王耀,平顶山市政协主席裴建中,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何新年,省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冯长宇,市委常委、秘书长张遂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厅级领导干部严寄音,市人大党组成员、市总工会主席李丰海,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马四海,我校党委书记许青云,副院长张清廉,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段松会,湛河区四大班子领导与来自台湾宜兰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社会科联、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南阳师院、洛阳师院、平顶山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起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省社科联主席王耀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单位和个人发来了贺电。
开幕式上,副院长张清廉介绍了与会的领导和来宾。校党委书记许青云、湛河区区委书记丁林平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词。
许青云、丁林平在致词中说,李绿园和《歧路灯》是我市湛河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对象。这次会议,可以说是21世纪中国文学界的一次盛会,是河南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事,更是我市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参加《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层次高,范围广,负载着巨大的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学术影响力。我们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建睿智之言,结丰硕之果,将《歧路灯》推向全国,推出国门,使她放射出应有的灿烂光辉。
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在讲话时首先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对成功举办这次学术会议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今天举办《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歧路灯》作为我省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同时代的长篇小说,大量负载着河南历史文化信息,是我们研究河南、宣传河南、创新河南的重要思想资源,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发展文化事业不可多得的借鉴。其次,《歧路灯》问世以后,著名学者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上世纪20年代冯友兰、冯沅君校注出版了《歧路灯》26回。郭绍虞先生认为“《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朱自清先生也说《歧路灯》“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可《歧路灯》并没有得到它应有得地位,有被低估之嫌。所以,本次会议担负着提升《歧路灯》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地位的重要使命。希望这次研讨会将《歧路灯》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河南打造一张更新的、更有影响的文化名片,推动我省的文化创新,为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做出新贡献。
市政协主席裴建中在讲话时代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清代文学家李绿园,在《歧路灯》中提出了“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主张,今天仍有很大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后人对《歧路灯》的评价也很高,清乾嘉学者吕中一评李绿园是“以左丘、司马之笔,写布帛菽粟之文章”,近代小说史家蒋瑞藻称《歧路灯》“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我们召开《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主要目的是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厘清李绿园及《歧路灯》的思想内涵及其与平顶山文化的渊源关系,明晰《歧路灯》的创作理念和文学精神,深化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语言风格、创作方法等问题的认识,充分认识李绿园及《歧路灯》在文学史、古典文学学术史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河南、平顶山在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史上的地位,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了主题发言。新中国《歧路灯》研究的开拓者、年近九旬的河南省社科院栾星先生以《< 歧路灯>研究与传播》,台湾宜兰大学吴秀玉女士以《再论< 歧路灯>》,福建师范大学欧阳健先生以《深化< 歧路灯>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杜贵晨先生以《< 歧路灯>锥指》,河北师范大学李延年先生以《关于< 歧路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一点浅见》,省社科院张弦生先生以《散论< 野叟曝言>与< 歧路灯>》,河南大学张生汉先生以《浅论< 歧路灯>的语言学价值》,台湾高双印先生以《我与< 歧路灯>研究》,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先生以《浅证李绿园的佛缘》,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秦方奇先生以《新文学诗人徐玉诺与< 歧路灯>》为题,分别发了言。
26日下午大会分两个小组进行讨论。与会学者主要围绕《歧路灯》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教育功能、叙事艺术、传播状况及当下的宣传战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27日上午,中共湛河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民强主持进行了大会总结交流。各小组报告了小组讨论交流情况,知名学者韩德英、孟繁仁、张亚新、周文业、沙旭生、高双印等分别作指导性发言。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作会议总结。他认为,这次会议是继20世纪80年代初三次《歧路灯》研讨会之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新世纪《歧路灯》研究者学术交流的盛大聚会。它的召开,为《歧路灯》研究中新史料的发现,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对开辟《歧路灯》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培养壮大《歧路灯》研究队伍,澄清《歧路灯》研究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歧路灯》研究90年的历史时机,举办《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对酝酿《歧路灯》研究的第三个热潮,扩大《歧路灯》影响、提升《歧路灯》地位具有非凡的意义。
大会闭幕式由湛河区区长张恩河主持。副院长张清廉致答谢词。他代表大会组委会向莅临大会的海峡两岸专家学者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向支持和参与大会服务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了最衷心的感谢。张清廉表示,出席会议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提交会议论文40篇,约40万字,围绕“《歧路灯》及其文化史贡献与地位”这一主题,从《歧路灯》版本延传、人物形象设计、语言风格及其反映出来的地方俚俗、风土人情和作者李绿园的生平事迹、教育理念、佛学思想等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在若干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开得热烈,硕果累累,取得了圆满成功。省市领导和与会老专家都表现出对《歧路灯》学术创新成果的高度关注,这既是对年轻一代学者所做工作的鼓励,更是鞭策和希望,我们真诚期待全国学术界朋友们的支持和指导,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共同推进李绿园和《歧路灯》研究而努力。我们计划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歧路灯》研讨会,为学术界的朋友们搭建交流平台,酝酿成立“歧路灯研究会”和 “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所”,并逐步推出“灯”学研究。
大会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成果丰硕,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