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齐聚鹰城 再掀《歧路灯》研究热潮
作者:韩玉红 时间:2010-09-01 点击数:
光明网河南频道8月28日讯 在《歧路灯》作者李绿园辞世220周年、校注本《歧路灯》正式出版3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李绿园,把《歧路灯》研究引向深入,8月26日至28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平顶山市政协、平顶山市委统战部、平顶山学院等联合主办的“《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李绿园故里——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隆重召开。新中国《歧路灯》研究的开拓者、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栾星,台湾宜兰大学教授吴秀玉、高双印及大陆十多个省市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继20世纪80年代初三次《歧路灯》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与会者围绕“《歧路灯》及其文化史贡献与地位”这一主题,对《歧路灯》版本延传、人物形象设计、语言风格及其反映出来的地方俚俗、风土人情和作者李绿园的生平事迹、教育理念、佛学思想等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为《歧路灯》研究中新史料的发现,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开辟《歧路灯》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培养壮大《歧路灯》研究队伍,澄清《歧路灯》研究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歧路灯》研究专家欧阳健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歧路灯》研究90年的历史时机,举办《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以酝酿《歧路灯》研究的第三个热潮,具有非凡的意义。”
《歧路灯》以清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为时代背景,反映了盛世背后隐藏的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是我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一部以“浪子回头”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被誉为“18世纪普通人生活的百科全书”。李绿园在小说中劝诫世人:教子要严,延师要正,交友要慎。书中谭孝移的临终遗言,“用心读书,亲近正人”这八个字,则是小说的主旨,堪称封建时代教育子弟的指路明灯。
清乾嘉学者吕中一评李绿园是“以左丘、司马之笔,写布帛菽粟之文章”;近代小说史家蒋瑞藻称《歧路灯》“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朱自清先生认为:“《歧路灯》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栾星先生在校本序中说“它是历史存在,大幅度反映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记录了中下层社会芸芸众生的思想状态与生活状态”。《歧路灯》大量负载着河南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河南、创新河南的重要思想资源,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发展文化事业不可多得的借鉴。
平顶山学院张清廉副院长表示,以后将每两年召开一次《歧路灯》研讨会,为学术界搭建交流平台,并正在酝酿成立“歧路灯研究会”,以逐步推出“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