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系列报道 (二)

作者: 时间:2010-09-26 点击数:

会议成果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今天召开的本次《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我省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是我市不断扩大文化影响,打造崭新文化名片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湛河区以实际行动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动员全区方方面面的力量,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保证了研讨会组织严密、服务周到、交流活跃、成果丰硕,受到了与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是进一步提升了《歧路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评价。出席会议的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歧路灯》及其文化史贡献与地位”这一主题,提交论文40多篇,对李绿园的生平思想、《歧路灯》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给予了准确的定位和很高的评价。

    与会专家学者对李绿园及《歧路灯》的历史地位及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普遍认为李绿园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歧路灯》不光是河南“第一小说”,放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第一流的佳作。朱自清关于“《歧路灯》只逊《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可以并驾齐驱”的论述,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普遍认同。

    专家学者对《歧路灯》的文化价值也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歧路灯》将笔触伸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实地复制了康、雍、乾盛世面貌,是一部文学形式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是十八世纪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杰作。《歧路灯》为研究明清时期河南乃至全国的地域与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例证,是一部十八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是一部富于认识价值的历史文献。

    《歧路灯》教育思想研究是本次研讨会的热点。专家学者们认为小说以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从一个败家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为主要线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教育危机的严重性,为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为误入歧途的青年点亮了警示灯,开创了我国教育题材古典小说的先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劝世、警世价值,是教育后代读书成才、为国建功的经典教科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专家学者还为《歧路灯》的进一步研究明确了新的方向。普遍认为,应当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互动,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展开对《歧路灯》的全方位研究。关于加大《歧路灯》社会影响力和扩大宣传的策略,学者们普遍认为应当对《歧路灯》进行综合开发,譬如拍成电影、电视剧或改编成戏剧等,力争将《歧路灯》尽快地搬上舞台,以现代传媒的手段,将这部小说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传播开来,让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家们学者们一致指出,《歧路灯》作为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同时代的长篇小说,大量负载着平顶山乃至河南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们研究河南、宣传河南、创新河南的重要思想资源,是我们研究历史、发展文化事业不可多得的资源。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必将《歧路灯》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平顶山、为河南打造一张更新、更亮、更有影响的文化名片。

    二是展示了平顶山和湛河区的独特魅力。研讨会期间,我们通过专题片、宣传版面、《文化鹰城》邮票集等形式,对平顶山及湛河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充分展示。研讨环节结束后,又举行了文化考察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到新城区、香山寺、佛泉寺和三苏园,现场观赏、领略和感悟鹰城文化的魅力,给与会专家学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普遍认为,平顶山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学术氛围浓厚,发展后劲强大。对宣传推介平顶山和湛河区,树立良好外部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是搭建了一个交流和联谊的新平台。举办本次研讨会,吸引海峡两岸老中青三代学者相聚鹰城,交流成果、畅叙友情、增进友谊,可以说这是新世纪《歧路灯》研究者学术交流的盛大聚会,对开辟《歧路灯》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培养壮大《歧路灯》研究队伍,加强海峡两岸乃至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扩大平顶山的影响,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专家学者们认为,在《歧路灯》研究90年的历史时机,平顶山举办《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必将为《歧路灯》研究第三个热潮的到来起到巨大的酝酿推动作用。还有2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书法、留言等形式表达了对会议举办的感激和《歧路灯》研究的祝福。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