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陶瓷如何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刘立忠 时间:2015-09-29 点击数:
磁州窑是我国著名的名窑体系,千百年间窑火不熄。聪明灵秀的磁州窑工匠,创造性的将中国写意绘画的意境融入到陶瓷装饰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色彩,独特的、别具一格的磁州窑装饰艺术风格。磁州窑陶瓷有着辉煌的历史与过去。曾一度成为邯郸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但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磁州窑陶瓷业一直处在改制的阶段。国退民进,经营模式、劳资关系,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陶瓷研究院和各陶瓷厂的研究机构停止工作,陶瓷技校停办等原因,使得磁州窑的美术设计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后备严重不足。磁州窑艺术陶瓷的生存发展遇到了空前险境。
但困难也是机遇!
在大浪淘沙的自然运动中,留下的沙子最纯净。在磁州窑艺术陶瓷面对最严峻困难的时刻,一些有担当、有想法的磁州窑陶瓷艺术工作者,自觉地挣扎着站了出来。他们守护和憧憬着磁州窑艺术的光辉远景,再次点燃自主创业的火焰。在陶瓷协会、磁州窑研究会、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有关磁州窑艺术陶瓷设计制作的公司、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安际衡大师创办的大家陶艺有限公司和艺术馆、任双合大师的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我的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闫宝山大师、宋润生大师、张拥军大师、杨少锋、白国忠、柴晖、韩海龙等成立了各类公司和工作室三十余家。这些有志之士,通过努力和坚守,逐步在磁州窑这块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承担起大部分磁州窑艺术陶瓷的制作、创造、传承等相关工作。根据每一家的特长、特点创作出有个性、风格各异的磁州窑艺术作品,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当代磁州窑艺术特色。在艰苦创业的十几年间,从刚开始的激烈、残酷的商业竞争到逐渐的相互声援、合作,磁州窑艺术陶瓷经历了许多。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大踏步地走向市场经济模式,陶瓷生产与陶瓷艺术创作要适应这个大趋势才行。但磁州窑艺术陶瓷的生产与销售,在现阶段还基本处在单打独斗的个体作坊式。制品在品种、数量、质量及市场份额都存在许多问题,急需在产业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艺术陶瓷的设计人员,本身也应当深入细致地分析市场行情、需求群体的分布、市场价格的承受能力、花色样式等直接影响市场的诸多要素着手,进而结合自己企业的原材料、技术能力、成本等情况,针对性地设计创作。急需磁州窑设计人员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联合形成合力,迎接市场的挑战与机遇,设计、创作出符合市场规律的、有竞争力的磁州窑艺术产品。
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磁州窑的文化产业也需要加快发展步伐。但因为诸多原因,磁州窑的艺术陶瓷与日用陶瓷一直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传统的磁州窑元素很少运用到日用陶瓷的生产制作当中,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磁州窑艺术的传播与发展。这就需要磁州窑艺术工作者的设计能力和日用陶瓷厂家的生产能力相结合,优势互补,创造、生产出符合大众喜爱、接受的当代磁州窑风格的日用陶瓷。只有这样磁州窑才能在产业化的发展中健康成长。
在改进和组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到陶瓷制品的艺术性,适当的控制产量,不可盲目的扩大。尤其是艺术陶瓷工作者,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因为独创的作品和普及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作为磁州窑艺术陶瓷工作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相关知识营养的补充。磁州窑研究会、磁州窑书画协会的成立,为广大的磁州窑艺术陶瓷工作者提供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展示陶瓷作品、书法、绘画作品,各种陶友之间技艺和心得的相互交流,各类院校教授、学生的创作、体会,使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受益匪浅。
最后,我希望在座的陶瓷界同仁能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磁州窑,希望磁州窑艺术陶瓷工作者能更加团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设计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磁州窑艺术产品,为磁州窑的美好明天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