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地区自然环境

作者:梁亚红 时间:2012-07-03 点击数:

   伏牛山文化圈的涵盖地域简称伏牛山地区,主要包括平顶山、南阳、洛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等50多个县(),并以平顶山、南阳和洛阳三地所辖区域为核心区。该核心区在地形单元上属于豫西山地地区,其自然环境特征基本能反映伏牛山地区的全貌。豫西山地是河南省山地和丘陵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它北起黄河,南抵南阳盆地北部边缘,西达豫陕边界,东至京广铁路。豫西山地的面积占河南省山地和丘陵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山脉有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及外方山,其中,伏牛山是豫西山地规模最大的一支山脉。伏牛山脉位于东经110°30´-113°05´,北纬32°45´-34°00´,西与陕西省接壤,南与湖北省交界。主要横跨了河南省三市中的八县,分别是南阳市的西峡县、淅川县、南召县、内乡县,洛阳市的栾川县、嵩县、汝阳县,以及平顶山市的鲁山县,区域面积20650Km2

一、地表结构及其演化

(一)、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表结构

豫西山地处于我国第二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区,地表起伏大,最高峰位于灵宝市小秦岭的老鸦佬峰,海拔2413.8,是河南省的最高点;最低点位于舞钢市的张营村,海拔74。山地和丘陵占的比重大,平原占的比重低。该区域地势西部高,东北、东部低。西部为“豫西山地”的主体,地表结构表现为山、河、岭、涧相间排列,地形复杂多变。从山脉体系上看,属于秦岭山系的东延部分,呈爪状展开,并且前缘很不整齐,山体显得松散。其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向东北延伸,伏牛山向东南延伸。这些山脉以中低山为主,间有河谷冲积平原,分别是黄河谷地、洛河谷地、伊河谷地等。爪状山脉之间是河流谷地,每条较大河流又都与一些山涧盆地相串通,如渑池盆地、洛宁盆地、宜阳盆地、嵩县盆地、汝阳盆地、洛阳和伊川盆地等。

豫西山地形成的过程曲折复杂,原因多样。在前寒武纪构造基底的基础上,经过古生代中期和末期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的影响,豫西大部分地区结束了时海时陆的变迁而上升稳定成陆地。强烈的地壳运动同时也产生了大规模的地层褶皱、断裂及岩浆活动,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受中生代末期燕山运动的影响,不仅产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而且断裂隆起和陷落更为明显,初步形成了本区地貌的骨架。在以后的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进一步使本区地貌分异加大。同时,长期的风化、侵蚀等外力地质作用又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现代豫西山地地貌形态。

(二)、主要山脉

伏牛山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与熊耳山相连,东南抵南阳盆地东北边缘,长达400余公里,构成黄河、淮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一向有“八百里伏牛山”之称。该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渐次铺展,形如卧牛,故得名“伏牛山”,又一说法,“伏牛山”来源于伏牛的神话传说。山地北面与熊耳山、外方山交汇,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山地南面以山脊老界岭为界与南阳盆地相连接,既是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自然分界线。

山岭多由燕山期的花冈岩组成,两侧为古老的变质岩层,局部地区有灰岩出露。山势雄伟挺拔,奇峰突起且多悬崖峭壁。伏牛山海拔在10002000米,相对高度6001200米。北侧山坡陡峻,坡度多在45度以上,有的达80度以上,多系花岗岩被风化侵蚀而成的直立陡坡,也有断层造成的悬崖;南侧山坡一般比较平缓,坡度为2540度。伏牛山绝大部分属于中山,岭脊形态多呈锯齿状,山峰挺拔突兀。

熊耳山位于洛河与伊河之间,海拔15002000米,相对高度1200以上,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50公里。西南部卢氏~栾川山体宽约65公里,向东北逐渐变窄,至龙门西山终没。该山西南部高峻,东北部低缓,西南段主体为中山,山体完整,山势高峻雄伟,特别是该山的主脊部分,狭窄峻峭,海拔在1800以上,如全宝山、李岗寨海拔分别在2094.31975.4,两山峰东西对峙,犹如熊耳,故名。东北部山势较缓,主要由低山和丘陵组成,海拔在600900米之间。熊耳山的龙门山(西山)与嵩山的香山(东山)隔伊河峡谷夹峙,即为龙门,风景如画,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座落在这里。

外方山是秦岭东段一条规模较大的支脉,为沙河、汝河的分水岭,西南—东北走向。海拔1000左右,相对高度500800米,西起伊川河谷地东缘,西南与伏牛山相连,东面与东部平原毗邻,总长约170公里。西南段为外方山的主体,山体宽阔,由于被众多西南东北向河流切割,形成了一系列与河谷相间展布的山岭,突出的山峰海拔超过1500。东北段山体的南面、西面和西北分别被宽阔的汝河谷地、伊河谷地及其洛阳盆地分割。东北段山体由嵩山和箕山组成,嵩山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延伸到新密市北,由于地处中原,特别是终端山体巍然挺拔,雄伟壮观,故称中岳,名列中国五岳之一。箕山西起临汝镇北,东至神垕镇,长70余公里,山体破碎,山势也较低缓。

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楚国渐渐强大成霸,楚庄王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就在今河南省的方城县以北筑了一道长城,叫“方城”,现在的中岳嵩山在这“方城”之外,故叫“外方山”。

崤山又称三崤山,古称岭鉴山,地跨洛宁县的西北部、新安县的北部,走向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洛河横贯于崤山和熊耳山之间。该山脉在洛宁段主要为中山,海拔1000以上,到新安境内降为低山,海拔8001000米。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

(三)、石质丘陵和黄土丘陵

石质丘陵多为侵蚀剥蚀型,大部分属于山脉的延伸部分或山地与河谷平原的过渡区。黄土丘陵主要分布在三门峡、洛阳的北部,黄河的南侧。黄土丘陵海拔较小,多在2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100米。地表组成物质下部为中更新世的深色黄土,上部系晚更新世浅色黄土。黄土的下面有较厚的钙质结核层。由于侵蚀较强烈,冲沟发育,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山地丘陵限制,这里的黄土塬没有较大块的,多以小块为主,且形态不甚完整。

(四)、河谷平原

豫西地区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黄河两岸附近、伊洛河谷地和东部的沙河、汝河谷地等。北部的平原大多位于河流的一、二级阶地上,地面由黄色沙质粘土组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东部的平原属于淮河平原的一部分,主要在平顶山市境内,面积达2200多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是重要的粮、油、烟生产基地。

 

二、综合地理特征

(一)、暖温带为主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过渡性明显

伏牛山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区,只有卢氏县熊耳山以南的老灌河谷地、伏牛山南的嵩县白河乡及平顶山舞钢市属于北亚热带,其它地区都处于暖温带,过渡性明显。伏牛山山势雄伟,气候的分界明显。

本区气候四季分明,热量、降水分布均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差异。多年平均气温12℃—15,最热月(7月)气温24℃—28,最冷月(1月)气温-0.7℃—0.7。表现出冬冷、夏热、春暖、秋凉的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500-1100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占50%以上),四季的降水分配是冬寡、夏丰、春干、秋润。降水的地区分布总体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本区舞钢市的东南部年降水量1100 mm,而西北部的陕县只有400mm左右。本区多雨中心有两个,一个是舞钢市,一个是伏牛山地区。总体表现出山区降水多于平原区的降水。在洛阳、三门峡境内,则表现出自东北向西南降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平顶山境内,大致表现出自南向北降水逐渐减少的趋势。本区热量条件能满足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的作物生长,在西部山区中,只能满足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受季风的进退变化及复杂地表的影响,使本区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机会增多,但因地形的扰动,又使一些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范围受到了限制。本区出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干旱、暴雨、冰雹、低温和霜冻、干热风等。

(二)、以黄淮水系为主的地表水,温泉分布相对集中

伏牛山地区地跨江、淮、黄三大水系,伏牛山、外方山是三大水系的分水岭。黄河水系流域面积占本区总面积的65.1%,主要在洛阳、三门峡境内,淮河水系占29.7%(主要在平顶山市境内),长江水系只占5.2%。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构成了本区地表水系的主体。境内降水较多,山区产水系数较大,地表径流较丰富,处于我国径流分布的过渡带内(径流深50300mm),位于三门峡、洛阳北部的黄土分布区,因产水系数较低,已处于径流分少水带内。

本区地表水资源总量达75.33亿米,占全省24.1%,是河南省水资源较多地区之一。由于这里是许多大河支流的发源地,加上地形复杂,为了治理水患,开发水力,在这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三门峡水平枢纽工程和小浪底水利工程最为有名。

伏牛山形成的地质历史悠久,历经海西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形成了大褶皱断裂带,断裂构造是这个地区温泉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温泉多以带状集群出露,分布于伏牛山的北部地区,主要有平顶山市汝州温泉镇温泉和鲁山温泉群、洛阳市栾川九龙山温泉以及三门峡市陕县温泉和卢氏县汤河温泉等。伏牛山地区温泉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水质好。温泉大多为中温(大多超过40)、弱碱性温泉,化学成分主要为HCO3·SO4-Na型,水中多富含钾、镁、钙、锶、锂等矿物质和几十种微量元素。人体浸泡于温泉水中有助于扩张血管,促进新陈代谢,灵活肢体,对风湿、类风湿、心脑血管病后遗症及妇科、皮肤科常见病的浴疗效果显著。

(三)、以棕壤、褐土为主的地带性土壤

由于本区地处我国第二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气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复杂,土壤分布地带性明显。本区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棕壤主要分布在本区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的上部,褐土主要分布本区低山、丘陵阶地和缓岗部位上,由南向北表现出纬向水平分布规律。同时在本区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显著,自下而上是褐土—淋溶褐土—棕壤—灰化棕壤—山地草甸土。但在本区内也有非地带性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如黄色沙质粘土、潮土、砂黑土、粗骨土、红粘土、石质土、紫色土、水稻土等,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黄河两岸附近、伊洛河谷地和东部的沙河、汝河谷地等。

(四)、多样性的生物资源

伏牛山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华中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人为干扰较小,使本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维管束植物2879种,其中有中国特有属37个,单属种5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2种;从植被垂直分布上来看,可以分四种类型:一是低山丘陵灌丛草甸带;二是中低山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三是中山落叶阔叶林带;四是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带。从植被种群特性上来看,可以分为六种类型:一是落叶阔叶林;二是针叶林;三是针阔叶混交林;四是灌丛;五是草甸;六是竹林。在低山缓坡地带自然植被多为人工植被。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既有珍稀濒危的植物,如银杏、金钱松、连香树、水靑树、杜仲、香果树、山白树等,也有丰富的用材树种,如马尾松、杉木、栎类、油松、华山松等;还有较多的木本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乌桕、漆树等)和种类繁多的名贵药用植物(如党参、杜仲、天麻等)及纤维植物、鞣质植物等。本区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据统计,区内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53种,其中有许多珍稀动物或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如金钱豹、麝、羚羊、白肩雕、金雕、玉带海雕、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猫头鹰、黄鼬、果子狸、黄绿闭壳龟、大鲵等珍稀动物。区内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为发展农业的特色种植、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