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文明
伏牛山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人文始祖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了伏牛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史。
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帝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约1万年前),而起活动的主要范围就位于伏牛山地区。据记载,伏羲结绳织网,教人打鱼捕兽;蓄养牲畜,发明原始饲养业,即开启了原始农业的先河。
据考古证明,9000多年前裴李岗文化 时期,先民们在这里定居安身、垦荒播种、驯化家畜、烧制陶器,开创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7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这里冶铜、纺织、琢玉,创立了原始的手工业;5000年前,黄帝在新郑建立“有熊国” ,创立了最早的国家。
史书记载和现代考古表明,华夏民族的先民在这里最早摆脱野蛮与愚昧,发展农耕,修建城邑,创建文字,铸造青铜器,修订历法,创立制度,建国安邦,开创了中华文明。距今约9000 年的舞阳贾湖遗址、偃师前二里头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鼎、罐、瓮、壶、盆、三足钵、钵、碗、杯、盘、骨笛等生活工具和生活用具就是有力的佐证。
二、工商文明
1、陶艺 伏牛山地区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出现。仰韶文化时期,制陶工艺获得极大发展,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1978年在河南省汝州市阎村出土哦鹳鱼石斧陶瓮,属于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距今大约11000年至7000年,就充分反映了原始陶艺的成就。
此瓮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用夹砂红陶制成,敞口深腹平底。近口处有六个钩状“系”,用以吊挂绳索。瓮的外壁画着一幅神秘的《鹳鱼石斧图》。画幅高37厘米,宽44厘米,在当时出现这样大型又独立性很强的画作是极为罕见的,鹳鸟全身的白色使以墨线圈点的鹳眼特别醒目,以墨笔勾勒的鱼和石斧相当遒劲纯熟。而且作者为了表示鱼的重量,有意使白鹳的体姿略微后倾,可见对事物观察的细心和敏锐。就艺术而言,无论是形象捕捉塑造还是绘画形式变化,它都是中国绘画中难得的珍品。
画的左边绘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白鹳,眼大身壮,长喙短尾高脚,口衔一尾大鱼。右边绘有一把带柄的石斧,斧头与柄相交处画着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固定在一起的,斧柄下部画着交错斜线,可能是柄套,既防滑又美观,柄中部的黑叉,则可能是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绘画已不仅仅表现自然的形象,而将人生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深层次的内容尽情抒发,以至于当我们看到那“迷”一般的画面时,不由得肃然起敬。
专家推测彩陶瓮是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鸟画得形体硕壮,眼睛大而有神,将鱼画得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用鹳口衔鱼的题材正是为了表现本族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对去世首领的怀念。
2、丝织 嫘祖为西陵之女(今河南西平人),黄帝正妃,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传说嫘祖是养蚕制衣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她辅佐黄帝,协和百族,统一中原,协助黄帝,确立以农桑为立国之本,首倡婚嫁,母仪天下,福祉万民,和炎黄二帝开辟鸿茫,告别蛮荒,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同为人文始祖。她教民养蚕、丝织、制衣;她提倡婚娶相媒,缔结对偶婚姻,进行人伦教化,逐步终止群婚、乱婚、抢婚等落后风俗;她教民蚕桑,衣被天下,悲悯民瘼,使先民免于受冻致病之苦。她以玉帛化干戈,辅弼黄帝,不尚杀伐、安抚战败的蚩尤部落,使之与其它部族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她“以劳定国”、“以死勤事”、“未尝宁居”,不坐享帝妃清福,终身为教导和推广蚕桑事业,奔走劳碌,老来逝世于南巡的衡山道,体现毕生为民谋福利的牺牲精神与奉献精神。
3、酿酒术 夏时这里就有了酿酒术。《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史书都记载有夏禹时期“仪狄作酒”之说,仪狄被尊封造酒的鼻祖,《吕氏春秋》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古时汝河流经汝州的一段称之为汝海,汝海之南就是汝河之南,宝丰在汝河的南岸。宝丰商周时为应国属地,古应国遗址现在宝丰县城东南十公里处,所以当时仪狄造酒就在宝丰商酒务一带,距今已有4100多年的历史。《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史书记载夏朝时还有汝阳人杜康发明了酿酒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杜康作秫酒” ,历史上杜康也被尊称为“酒仙” 。
三、创制文字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
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古书上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认为他是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现河南鲁山有仓头乡和仓颉庙;河南南乐和陕西白水也存有仓颉遗迹。
四、姓氏发源
伏牛山地区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据史料记载,尧的裔孙刘累为了纪念其伟大功绩,在伏牛山东段,也就是如今的尧山建造了我国最早的尧祠。《左传》、《史记》、《山海经》、《水经注》等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水经注•滍水》云:“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尧之末孙刘累, 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山,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滍水又东经鲁阳县故城南, 城即刘累之故邑也。”当今世界刘氏将刘累奉为始祖,年年来此祭祖朝拜 ,此外,叶、沈、应、陈、梁、方、雷、许、韩、郑、邓、曾、郏、卢等姓也都源于这里。
五、科学技术
1、黄历 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因此也称皇历。其内容指导日常生活、祭祀和农民耕种时机。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量接近一致。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共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2、中医药 《黄帝内经》成编于春秋之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个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春秋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黄帝内经》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正是在《黄帝内经》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应用技术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术得到持续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黄帝内经》之所以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的重要缘由。及至今日,《黄帝内经》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六、建邦立国
黄帝时期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岛;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
黄帝统治之后经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传至大禹。禹病死后夏禹子夏启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夏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建都河南禹州。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已经彻底瓦解,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到了奴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这是历史的向前发展。夏启在夏朝建立初期的治国策略,对有虞氏成功的发动甘之战,都说明了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