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素有“钧都”之称,禹州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钧瓷,是我国宋代(公元960—1279年)五大名瓷之一,它以祭禹王的钧台得名。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具体可总结为“贵、神、奇、妙、绝”五大特点。
贵,在于它端庄古雅,胎骨坚实,雕工严整,线条明快的艺术造型。钧瓷在宋代以后为御用贡品,其造型充满了皇室的威严肃穆,富丽堂皇的高贵气派和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钧瓷着意仿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古朴典雅,装饰简练,线条明快,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特色。如出戟尊鼓钉洗,葵花洗,海棠式、六角花盒。鸡心碗、三足炉以及瓶、罐、盘、钵盂等等。因其胎骨坚实,细腻致密,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故而在烧制过程中釉面溶化下流,使脱边整齐,楞线舒畅,加之器底的芝麻酱色,形成了钧瓷的铜口铁足的特殊装饰美感。钧瓷的名贵在于它的烧制不易。一件钧瓷从采料、粉碎到设计、注浆、修刻、对接、定型、上釉、煅烧等等,须经72道工序。浇制的难度之大,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神,钧瓷以窑变为神。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意想不到的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如盛开的牡丹,深红的海棠。
奇,钧瓷以迸瓷为奇。迸瓷又称“开片”,是指钧瓷在开片过程中。釉色在高温作用下,渗透到瓷胎中,促进釉面开裂,使釉面在色彩万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人力不可变的多种奇妙美丽的线路。
妙,妙趣天成的钧瓷图案以出现景观为上乘。钧瓷在烧制过程中,通过自然窑变,使各种渗化的釉色和奇美的纹路相交叠,聚色成形,使釉面浑然构成一幅幅奇妙的风景和图案造型,有的青如蓝天,有的红似朝霞,有的在青色背景上弥漫各种红色流纹,像雨过天晴泛红霞,有的在紫色背景上布有蓝白丝的流纹,酷似峡谷飞瀑;有的青、蓝、紫、红诸色交错掩映,宛若多种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如:高山之雾,月白风晴、银星闪烁、玉暧冰河、焰火怒放,夕阳红霞,孔雀载屏,寒鸦归林、仙山琼阁、杏雨江南等。
绝,钧瓷极品收藏谓之绝。钧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由于端庄文雅的造型,绚丽万变的釉色,奇异奥妙的纹路,窑变神异的图案,使其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了人们珍贵的观赏品和收藏品。偶得一件集釉色、纹路、釉画多种优点为一身,且其窑变釉色画面千姿百态,意境深遂,富有诗情画意,贵、神、奇、妙、绝俱在一个器物上,则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为此,自唐宋以来,历代皇室都把钧瓷列为皇家贡品,并御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精妙绝品”,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钧瓷做为商品出口。1997年香港回归,国务院组织各省、市、区向香港赠送礼品。河南省人民政府把这一任务交给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市人民政府把这一任务交给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该所决定以“豫象送宝”为主题,以钧瓷为礼品,设计制作。经过上百次烧制试验和70多个昼夜的努力,一对高1997mm,底座为宝石蓝的钧瓷宝瓶一次烧制成功,宝瓷釉面显示出“山河同庆,情系香港”的窑变图案,雍容华贵,光彩照人。1998年4月8日,国家邮政局在禹州市举行《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这套邮票不但在国内发行,而且也向海外发行。小小邮票成了钧瓷走向世界的载体和见证,更加肯定了钧瓷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