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产业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

作者:张清廉 于长立 时间:2015-06-24 点击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汝瓷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汝瓷产业在产瓷区所处的经济地位、与钧瓷产业的比较,研究汝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发现:目前汝瓷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产业水平仍然很低,真正竞争力强的企业少。分析了汝瓷的品牌优势、稀缺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等发展优势。提出既要保持传统,又要发展创新的汝瓷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服务与管理、扩宽融资渠道等发展措施。
 
关键词: 汝瓷产业   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平顶山市
 

1 引言

   汝瓷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1]。北宋末年,宋金战乱,窑址荒废,技艺失传,前后兴盛不过二十余年,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有记载的仅74件,弥足珍贵[2]。新中国成立后,在历代陶瓷技师的努力下,汝瓷烧制技艺得以恢复,并不断发展创新,汝瓷生产也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影响与日俱增。1988年汝瓷天青釉研制成功[3],汝瓷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陶瓷这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为汝瓷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
    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景德镇陶瓷、佛山陶瓷等发展研究已经比较成熟[4]。近年,也有专家学者对汝瓷给予极大的关注,福建漳州林俊的“汝窑与汝瓷艺术”、北京林业大学王真洁的“汝瓷的审美特征与创新性设计研究”、郑州大学张斌等的“宋代著名汝瓷着色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剑等的“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等,对汝瓷艺术价值、汝瓷工艺、技术开发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汝瓷产业的发展状况的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在汝瓷产业的发展在地区(汝州市、宝丰县)经济方面的作用研究成果更少。
汝瓷产业的发展现状无论是与汝瓷的历史地位及社会影响,还是与今天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都是很不相称的,与钧瓷、青瓷的迅猛发展势头相比,汝瓷已经落在后面。在当前陶瓷产业竞争加剧,成本高企,全国各地企业又蓬勃发展,迅速扩大产能的环境下,重新考察汝瓷产业现状,明确汝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非常必要。

2 汝瓷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2.1 汝瓷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恢复与摸索前进(1952年-1986年)
1952年, 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造成为国营县办汝瓷厂。1957年试制成功了汝瓷“豆绿釉”。1963年汝瓷开展大规模试验生产,同年第一批汝瓷豆绿釉产品参加了全国古陶瓷博览会。1972年,汝瓷豆绿釉产品参加广交会,被外商抢购一空。1973年,国家轻工部投资,在汝州城区西环北路赵庄村建成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即现在的汝州市美术汝瓷厂)。1983年8月汝瓷天蓝釉研制成功。1986年研制成功汝瓷十七号豆绿釉, 通过河南省科委的鉴定, 并开始连续投入大规模生产。这一时期的特征是:集体研发,尝试恢复宋代汝瓷釉色;国营生产, 产品以豆绿釉为主;产生了汝瓷一厂和工艺美术汝瓷厂两个生产厂家;在集体研发过程中为后来汝瓷产业的兴起奠定了技术基础, 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技师;这一时期对汝官瓷的仿制处于摸索阶段, 许多技师尚未见到汝官瓷真品。
(2)汝窑发现与仿官瓷(1987年-2003年)
随着1987年宝丰清凉寺遗址的发现,汝瓷产业进入仿官瓷时期。1988年4月举世瞩目的“汝官瓷”天青釉烧制成功。1988年,汝州市汝瓷开发公司和汝瓷研究所成立。尚庄、马窑、陵头、骑岭、803第三瓷厂、汝州镇等17家瓷厂相继建立、从业人员2680人,年产汝瓷1620万件,产值1963万元[5]。2003-2004年发掘的张公巷遗址被誉为2004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残存的官瓷片为汝瓷企业提供了仿烧对象。自1990年后,一批民营汝瓷企业在汝州市出现。从汝瓷厂下岗的科研人员和部分技师创办了一批汝瓷企业。该时期的特征是:研发力量逐渐由集体转为个体;全面恢复了宋代汝官瓷技艺, 仿汝官瓷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准;民营汝瓷企业在国有汝瓷厂破产后应运而生;汝瓷产业开始了市场化的尝试与努力;汝瓷产品在仿制基础上开始进行创新。
(3)汝瓷产业化雏形(2004年- )
2004年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成功。这一事件标志着汝瓷企业进入了现代化运营阶段。在此之后,汝瓷企业普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意识。2004年美术汝瓷厂宣告破产[6],2007年被成功拍卖[7]。而汝瓷一厂也已经在2007年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国营汝瓷厂的倒闭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在当前背景下,汝瓷产业正面临着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机。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09)、《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汝州汝瓷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平顶山市委提出要搞好汝瓷开发和汝瓷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推动汝瓷产业规模化发展。汝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汝瓷产业的发展, 将其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2008年河南省质量监督局把汝瓷列入河南向外赠送礼品名单。2008年汝瓷研究所完成了北京奥组委交付的汝瓷套件“奥运中华”系列作品。
(4)汝瓷产业化持续推进(2010年- )
2010年,宝丰县、汝州市共同申报的“汝窑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汝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中国汝州汝瓷珍品展”等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汝瓷产业化持续发展。目前汝州市拥有廷怀汝瓷、荣华汝瓷、汝州市官汝瓷业有限公司、汝州市瓷艺坊汝瓷开发有限公司等汝瓷开发公司、汝瓷研究所50余家,年产汝瓷200余万件,产值2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宝丰县拥有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宝丰宋宫汝瓷发展有限公司等,还对宝丰宋宫汝瓷发展有限公司、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清凉寺汝瓷研究所、清凉寺佛光汝瓷厂等汝瓷生产手工作坊和企业共30多家,汝瓷产业发展迅速,开发了传统瓷型、现代瓷型、瓷工艺品,日用瓷器等系列、200多个品种的汝瓷产品。现在汝瓷已成为重要的政治、社会活动中联谊交往的珍贵礼品[8]
总之,建国后,失传800多年的宋代汝窑重获新生。经历了恢复与摸索,汝官窑恢复与仿制,汝瓷产业化的发展与推进,使汝瓷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从事的企业和个体户数量不断增多;二是专业技术力量得到加强;三是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四是部分企业市场观念初步形成;五是实施了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
2.2 汝瓷产业的分布
汝瓷产业的区域分布呈整体分散、相对集中的特点。
一是两大产瓷区相对分散。产瓷区主要在汝州市和宝丰县两地区,两地区相距50.1千米;二是企业聚集发展。在同一地区,汝瓷企业大多集中分布。汝州市,65家汝瓷研究及生产单位有37家位于原工艺美术汝瓷厂周围,占总数的56.9%;19家聚集于市区,占总数的29.2%;其他零星的散落在一些村庄。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产各类瓷器5000多万件,年产值1.71亿元。宝丰县45家汝瓷研究及生产单位有28家位于原宝丰县清凉寺遗址周围,占总数的62.2%;其他零星的散落县城和一些村庄。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产各类瓷器2000多件,年产值0.75亿元。企业的聚集发展加强了同类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助于人才的聚集,刺激了企业的创新冲动,能极大的促进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展。
2.3 汝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平顶山市汝瓷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传统汝瓷工艺的恢复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这些成绩不管是与过去辉煌的汝瓷文化相比,还是与外省市传统陶瓷产地今天的生产规模相比,都没有什么耀眼之处。相反,经过比照,发现汝瓷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与提高的地方。
(1)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汝瓷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9]。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汝瓷虽经多年发展,在传统工艺恢复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一直没有真正形成产业规模,企业实力不强。
(2)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汝瓷产业中存在的结构单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从整个汝瓷产业来说,汝瓷企业多为艺术瓷生产企业,生产其他品类陶瓷产品像建筑瓷、卫生瓷、园林瓷、工业瓷的企业不多。从单个汝瓷企业来说,许多企业产品雷同,缺乏自身独特个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自身个性的张扬和气质的凸现,没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产品,尤其是工艺品是不会有广阔市场的。如果汝瓷的色彩一直固守着“天蓝、天青、月白”这些老色调,造型一直是“莲花瓶”、“香炉”、“鼎”这些老样式,再好的东西见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它的前景是让人担忧的。
    (3)行业内无序竞争严重。目前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为数众多的个体户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阶段。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技术人员短缺,如手拉坯技师多数为外聘人员;品牌意识不强,知名品牌少。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压力很大,从而出现互相贬损、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假冒侵权等严重损害汝瓷品牌形象,干扰产业良性发展的现象。一些汝瓷厂家在釉料配方和烧制过程中不严格控制操作规程,失去了汝瓷的釉色美,影响了汝瓷的声誉。
(4)资金问题,亟待解决。纵观平顶山市汝瓷产业现状,汝瓷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融资渠道不畅,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不少汝瓷厂主多数搞技术出身,缺乏资本支持,大多东借西凑,倾其全部积蓄,艰难创业。资金匮乏,影响了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上的投入,制约了企业发展。
(5)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缺乏。基于平顶山市汝瓷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家庭作坊式企业居多的现实,在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现有技术精英普遍年龄偏大,后继人才储备不足,这从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汝瓷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影响了汝瓷企业的快速发展。

3 汝瓷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3.1 “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波特钻石模型(PDM)”理论认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机遇、政府作用等6大因素,其中前4项因素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10]
3.2 汝瓷产业竞争力
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结合平顶山市汝瓷产业的自身特征,本文从“模型”的4个决定因素和2个专业营销因素来分析汝瓷产业的竞争力。
(1)汝瓷产业的生产要素
主要指陶瓷产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包括原材料、陶瓷产业人才、陶瓷产业生产技术、陶瓷产业企业管理、创新能力、陶瓷产品的可持续性、销售技术等。在这些要素中,创新能力不易模仿,对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是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第一,原材料丰富。产瓷区陶土资源丰富,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岩、萤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为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汝瓷产业人才缺乏。汝瓷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家庭作坊式企业居多的现实,在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现有技术精英普遍年龄偏大,后继人才储备不足,大有人才断档的危险,影响了汝瓷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汝瓷生产工艺技术正在逐步改善。专业技术力量得到了加强,目前产瓷区汝瓷行业拥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省级汝瓷工艺美术大师7人,国家级汝瓷工艺美术大师9人。同时,聘请10多位国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指导汝瓷研发生产。
宝丰县汝瓷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仿汝官瓷天青釉、月白釉等6种釉色,设计创作和烧制成功了300多种汝官瓷制品。其主要研究成果“汝官瓷天青釉、月白釉的仿制研究与应用”通过了省(部)级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第四,汝瓷产业企业管理落后。大部分汝瓷企业属于民营企业,在公司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落后。较少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许多企业还没走出以经验为基础的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具有现代化的企业结构甚少,跨国经营、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竞争力不强,资本运营能力不够。
第五,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开发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的老路。虽有部分企业在创新上有所进步,但所占比重不大。大多数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
(2)需求状况
由于汝瓷品质高贵、数量较少,因而深受青睐,市场广阔。不仅像大井陶艺这样的知名品牌瓷器畅销,还有一批骨干企业的产品也供不应求。2010年,汝州市恒通汝瓷有限公司一次就与外商签订2000万元的供货合同。
(3)汝瓷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汝瓷是平顶山市陶瓷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是平顶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汝瓷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生产、技术、装备、人才、信息等配套体系都还不完善。随着汝瓷产业的发展壮大,配套服务的企业在不断增加,原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在不断增多,营销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汝州依托悠久的历史,积极扶持发展汝瓷核心文化产业,加大汝州温泉观光医疗产业园区建设和大怪坡群——风穴寺旅游开发力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充分挖掘汝瓷、汝石、汝贴“汝州三宝”文化,培育一批具有汝州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推动汝州市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汝瓷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汝瓷产业竞争力的最终形成需要依靠汝瓷企业来完成,因此平顶山市汝瓷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状况也是汝瓷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汝瓷企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产业水平仍然很低,这主要表现在粗放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出口比例低、市场竞争力弱等方面,真正竞争力强的企业比较少。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仅有5家,其中最多的不过600万元,其余的多为5到10万元,其中最少的仅5万元,28家个体经营户注册资金均不足5万元[11]。为数众多的个体户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阶段。100多家企业几乎全部为艺术瓷生产,企业产品类型大同小异。
竞争对手的发展对汝瓷产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威胁,汝窑虽在五大名窑中位居首位,但是汝窑近些年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禹州钧瓷。
(5)机遇
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6000美元时,对艺术陶瓷这种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又能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的消费意识开始觉醒,当人均GDP 达到8000美元时,此类产品的需求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阶段[16]
从图2到3可以看出,五年间艺术陶瓷行业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7.87%,行业活力系数从2005年93.66增加到2009年的107.64。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我国的艺术陶瓷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和高端行业,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依然保持快速发展。2010年之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已逐渐降低,经济处于恢复上升阶段,2011年GDP总量为471564亿元,按当前汇率计算是74660亿美元,人均GDP是35000元,按当前汇率计算是5540美元。人民财富增加,为艺术陶瓷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这就为汝瓷产业实现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6)政府作用
近年来,汝州市为了提高汝瓷的知名度做了大量工作。汝州市委、市政府将汝瓷产业列入“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2001年汝州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汝瓷国际研讨会,2002年《中国陶瓷·汝窑瓷器》邮票发行。2002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汝官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2004年在汝州召开了国际古陶瓷研讨会。去年,汝州市又成功举办了“闽龙杯”全国陶瓷原创设计大赛(汝州赛区),进一步提高了汝瓷的知名度。
通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从多方面因素对汝瓷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发现汝瓷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现有竞争力不突出,但发展潜力巨大。若在正确分析汝瓷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考虑汝瓷的品牌、稀缺、市场、技术等方面优势的特点,并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现代化战略、创新战略、市场开拓战略等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平顶山市汝瓷产业竞争力将得到增强和提升。
3.2.1 汝瓷产业在产瓷区的经济地位
汝瓷产业在产瓷区的经济地位,其中,产瓷区以汝州市为例。近年来,汝瓷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汝州市的一个主要支柱产业,全市目前汝瓷生产厂家有60多个,年产值达1.71亿元。拥有国家级、省级美术大师共30人。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也给汝瓷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企业秉承传统工艺特点,又创新迎合当代审美需求,使汝瓷传统艺术造型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已研制开发出各类品种造型1000多种,其中《中华尊》、《和谐尊》、《全球福》等现代造型的汝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世博会的国外政要、国际友人和嘉宾[8]。为汝州经济文化各项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汝瓷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汝州市骑岭乡以汝瓷、汝陶研发制作为龙头,以廷怀汝瓷、荣华汝瓷、德丰陶瓷为主力军,鼓励引导汝瓷企业在此聚集大力发展陶瓷文化产业,并不断提升文化品位,逐步形成汝瓷文化产业带。目前该乡拥有国家级陶瓷大师1人、省级大师3人,有较大规模汝瓷企业5家,2014年,全乡财政收入完成6578万元,2014年,财政收入完成6535万元是2005年152万元的43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500万元,是2005年6760万元的16.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80元是2005年2499元的4.5倍。
汝瓷虽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生产汝瓷的单位规模小,水平低,产品单一,在文化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在市场上形成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截止目前几乎还没有一家企业达到规模以上,资源优势亟待整合。
3.2.2 汝瓷产业与钧瓷产业的比较
禹州钧瓷与汝瓷同为宋代五大名瓷,近年来,钧瓷业已形成规模。对汝瓷产业与钧瓷产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从瓷器质地方面来看,钧瓷的釉色多彩,釉层较厚,并且钧瓷会发生窑变,窑变使钧窑的档次得到提升。汝瓷胎质薄,颜色单一,与钧瓷相比,汝瓷档次较低;
    (2)从美誉度方面来看,禹州市重视钧瓷的发展,注重宣传推介,不断扩大钧瓷的影响,使钧瓷在社会上的美誉度高于汝瓷;
    (3)从产值、产量方面来看,禹州市钧瓷有规模的企业100多家,年产200多万件,年产值达5亿元,钧瓷的产值、产量高于汝瓷;
    (4)从行业管理方面来看,禹州市制定了全省质量标准、钧瓷行业管理规定,实现了钧瓷发展的有序化。汝瓷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制约了汝瓷产业的发展。
    (5)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钧瓷产业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汝瓷工艺后继乏人。
近年来,汝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汝瓷产业的发展,将其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2001年汝州市成功承办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年会暨汝州市首届国际汝瓷研讨会,陶瓷专家、学者、国际友人齐集汝州,对汝瓷的发扬光大给予了高度评价。2002年汝窑瓷器邮票成功发行;2004年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汝瓷实施原产地域保护;2006年汝州张公巷窑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汝瓷知名度,进一步挖掘了汝瓷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汝瓷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  汝瓷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途径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产业在追求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不断的调整产业的定位及巩固地位,又要保持产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12]。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13]。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14]。汝瓷产业总体可持续发展走向应该既要保持传统,又要发展创新。
4.1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体现一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汝瓷产业必须推进产业结构重组,提升综合竞争力。工艺瓷方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走艺术与市场相结合,观赏、陈设、收藏与日用相结合,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四结合道路。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的人才优势,积极烧制精品瓷、礼品瓷。在积极发展工艺瓷的同时,大力发展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鼓励工业用瓷的发展,改变汝瓷产业结构单一,没有产业规模优势的现状,做大做强汝瓷产业。
4.2 加强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汝瓷产业发展中应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重用有才华、敢于创新的人,定期组织骨干人员到国内外高校或者陶瓷研究所(院)培训、学习,使汝瓷工艺研究人员在思想上仅跟社会发展;
第二,技术创新。从生产技术角度看,汝瓷的致命弱点是工序繁、效率低、消耗多、成本高、花色少。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弱点,汝瓷很难做强做大。只有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收到简化工序、提高效率、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增加花色的效果,振兴汝瓷才有希望。
第三,功能创新。从市场营销角度看,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销路广;仅有观赏价值没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销路窄。当前,整个工艺美术行业都在朝着艺术品实用化、实用品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只有开发出看着喜欢,用着如意的汝瓷制品,才能打开销路,增加销量。
第四,器型创新。据有关资料介绍,汝瓷的器型多为瓶、尊、碗、盘、洗、奁等六样。与其它瓷种的器型大同小异,没有更多特别之处。仅有这些传统器型,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而亟待创新。应在继承老六样的基础上,创造新器形,表现新生活,实现汝瓷的新突破。
第五,色彩创新。时代不同,人们对同一件东西的审美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汝瓷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摆脱以往单调色彩的束缚,做到与时俱进,迎合相应时代消费者的要求。
4.3 加强服务与管理
长期以来,汝瓷行业缺乏明确的行业主管机构,行业内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平顶山市原二轻局也曾担负着陶瓷产业的管理、指导职能,但因机构撤并,才致使现在陶瓷产业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建议在原二轻局的基础上,设立汝瓷产业管理局,承担起汝瓷产业协调、指导、服务及研发、生产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汝瓷生产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行业的有序发展。同时,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在信息交流、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汝瓷企业的扶持力度。
4.4 扩宽融资渠道
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或资本,相应地也就产生融资的要求。汝瓷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民间资本,加大对汝瓷的宣传力度,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汝瓷的美誉度,以此吸引投资商的资金,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的目的。
4.5 推动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
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以其明显的规模优势,有利于大批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产生较强的内部聚集效应,促进了产业区域分工和新型产业基地的形成,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力。汝瓷文化积淀深厚,陶土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沛,十分有利于陶瓷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汝州、宝丰,这两地汝瓷生产企业相对较为集中,要加强引导,推动汝瓷产业向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的集约利用,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未来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服务职能,为园内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4.6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比如,宜兴紫砂陶生产中大师的作品,单件售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之巨。而汝州市和宝丰县汝瓷生产中上佳产品最高售价也仅几千元。针对技术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在汝瓷产业发展中:
一要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培育优秀的汝瓷生产技术人才,以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
二要培养汝瓷企业管理人才,尤其是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培训的宏观指导,组织实施人才培训计划,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要引进高级科研人才。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合作为汝州市和宝丰县汝瓷企业培养各类高端专门人才,推动汝瓷产业的发展。
4.7 加大汝瓷文化宣传力度
“汝瓷”是平顶山市陶瓷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是平顶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要通过举办博览会、参加展示会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沟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广告宣传。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不断加强对汝瓷文化的保护、策划、开发、宣传和推广,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为更好保护、展示和弘扬汝瓷历史文化,打响“汝瓷”品牌,建议重点做好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汝瓷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着力打造出汝瓷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把汝瓷产业越做越强,成为推动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大产业。

参考文献

[1]孟玉松.综述与评论.汝瓷的辉煌[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21.
[2]促进汝瓷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日期:[2010-05-14].来源:汝州市委统战部.
[3]王志标.汝瓷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4),122.
[5]汝瓷是如何恢复和发展[EB/OL].[2010-04-05].http://www. vartcn.com/art/ yscc/ZGCQ/ 200604/ 9230.html.
[6]风中扬起复兴汝瓷的旗[EB/OL].[2010-06-11].http://www. rubaozhai.net.cn/shownews.asp?id=83.
[7]2007汝州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0-06-21].http:/www.rzgov.cn/data/15534/zwxssj.php?id=78.
[8]汝瓷产业成河南文化经济新亮点[R].时间:[2010-10-29].来源:凤凰网.
[9]汝瓷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R].时间:[2007-12-14].来源:平顶山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10]叶敏坚.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29.
[11]汝瓷开发潜力大[EB/OL].[2007-06-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67ecc01000a1o.html.
[12]迈克尔·波特著.高登第、李明轩译.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3,76.
[13]张文忠,杨荫凯.挑战WTO—中国产业竞争力再造[M].科学出版社,2004,40.
[14]周筱乐.企业的正循环发展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11.
[15]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8.  
[16]中国陶瓷艺术品项目投资评估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R].时间:[2008-09-21].来源: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
    
 


[1] 基金项目:2013年平顶山市重点调研课题
[2] 作者简介:张清廉,(1955-- ),男,河南漯河人,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和伏牛山文化研究。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