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圈历史文化研究
一、研究方向的特色
学术的地域化以及地域性学术研究,已成为时下深度挖掘学术资源、形成学术亮点的内在动力。伏牛山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是淮河的发源地之一,一山分三水,即伊洛河、颍水、汉水,在这三个水系分别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河洛文化、颖川文化和荆楚文化,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独特的伏牛山文化圈。伏牛山文化圈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历史文化特征既有原生性、根源性,又有多元性与包容性。
伏牛山文化圈是中华文化的肇始与源头,具有显著的原生性与根源性特点。一是华夏人起源之地。考古表明,伏牛山区域内出土的“南召人”、“卢氏人”,“许昌人”,构成了华夏人的演进序谱,表明华夏人最早在这里根生与发展。二是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如始祖文化、尧文化、夏文化、龙文化、应文化、墨子文化、观音文化、瓷文化、酒文化、曲艺文化、魔术文化、根亲文化等都根生在这里,可谓之道溯之源,皆根于此。
优越的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使伏牛山长期处在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其历史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源于伊洛河流域的河洛文化、源于唐白河流域的楚文化、源于沙颖河流域的颖川文化在伏牛山汇聚,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伏牛山交融,形成了伏牛山文化圈多元性和包容性特征。儒、佛、道共尊,寺、观、堂并存,伏牛山地区这种高贵的文化品质,使伏牛山地区曾经接纳过来自不同区域和信奉不同宗教的人们,如蒙古人、维吾尔族人、格鲁吉亚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有的信奉佛教,有的伊斯兰教或基督教,让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最终被为伏牛山文化所融化,融进中华民族。
二、学术地位
目前,本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团队。其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硕士9人,研究领域涉及史学、文学、地理学等学科,既有高校教师,也有地方史志工作者。丰硕的学术积累,本团队多人次主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
伏牛山文化圈历史文化研究团队与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省社科院、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府、中华苏氏宗族寻根联谊会等学术组织、政府机关、民间组织多次合作,召开了伏牛山文化圈第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讨论会,与郏县县政府合作进行三苏纪念馆建设工作等。本方向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生产了很大的影响。
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首先,伏牛山文化圈的历史文化特征证明,她与其它亚文化圈一样,是中华文明之一源,并以其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特征来反映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发展轨迹。其次,将为探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非常独特的研究视角。通过细致梳理伏牛山文化圈的历史文化,可以进一步厘清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开展伏牛山文化圈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不仅能够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功用,对实现文化强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也对寻根文化研究,梳理中原文明形成与传播的路径,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