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圈语言文学研究
一、研究方向的特色
伏牛山文化圈范围包括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开封及豫北-洛源和焦作、新乡的部分县市,湖北的荆州、襄樊的部分县区。伏牛山文化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华夏民族在这里孕育和繁衍生息,华夏文明在此诞生。
伏牛山区域的方言在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我们以伏牛山文化圈特殊的地理文化地位为出发点,把伏牛山区域的方言现状与历史演变规律及其与共同语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显示出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从《诗经·汝坟》到《歧路灯》,从墨翟到刘希夷、李绿园、姚雪垠、徐玉诺、二月河,伏牛山文化圈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大家层出不穷,这与伏牛山地域人文精神的熏陶密切相连。伏牛山文化滋养了历代作家,独特的伏牛山文化对作家成长与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伏牛山文化圈的文学呈现着自己特有的风格,她不仅具有原生性与根源性,而且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开放与创新等特征。
二、学术地位
目前,本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团队。该团队成员,涉及语言、文学等学科,主要是平顶山学院教师,大多是教授和博士毕业生,共有10多人。有丰硕的学术积累。目前我们已出版学术著作10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60 多篇。
研究方向负责人何梅琴教授现任平顶山学院文学院院长,著有古代文学方面论文近30篇。2009年12月2-4日,我校独立承办“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该课题组成员撰写系列论文,在研讨会上宣读交流。本方向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生产了很大的影响
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伏牛山地区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又以融通南北、勾连东西的开放气度,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牛山文化圈语言文学的研究,对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伏牛山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挖掘伏牛山文化的现代意义,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增强我省文化创新能力,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