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圈生态文化研究
一、研究方向的特色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即指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特色文化。伏牛山是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分水岭。伏牛山文化圈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所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从地域空间上讲,涵盖伏牛山及其源出河流的流域地区。包括以洛阳为中心而形成的河洛文化、以平顶山为中心而形成的应文化、以禹州为中心而形成的颍川文化、以淅川和郢州为中心而形成的荆楚文化等。因此伏牛山文化圈范围包括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豫北部分县市等。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伏牛山成为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域之一。伏牛山地处中纬度,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上,南及荆楚而临长江,北依黄河而控冀鲁,据中州四通八达,通淮水而连苏皖,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里是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也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地。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伏牛山文化圈,具有显著的原生性与根源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伏牛山文化传承不止,代代相续。
伏牛山文化圈生态文化研究,主要是研究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重点研究生态文化与产业提升、生态文化与城镇建设。
二、学术地位
本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团队。参与伏牛山文化圈生态文化研究的研究者,涉及史学、文学、地理学等学科,共有20多人。已出版相关学术著作5部,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 多篇。研究方向负责人梁亚红教授曾承担了2项省级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0多篇。
2009年12月和2010年8月,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与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共同承办了“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和“《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其研究成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伏牛山文化圈历史文化博大厚重,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谱写了中华文明最集中、最重要、最耀眼的华彩乐章。
对伏牛山生态文化现象的综合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方位、多层面挖掘、整理古老而深邃的伏牛山生态文化资源,探究伏牛山文化的传播与演变,凸显地域生态文化的精髓,使文化研究与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接轨,实现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效益,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对我们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