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云》专家论坛:读萧根胜《青海长云》有感
作者:王冬梅 时间:2013-09-27 点击数:
我与萧根胜主任相识源于5、6年前他的一篇散文。当时,他随市人大组织的考察团去贵州一个县考察。在一家农家乐餐厅吃饭时碰到了另一个县的人大主任,他很奇怪怎么有另一个县的领导来陪他。这个人实际上是推介他们县,然后那个人拿出了自己的名片,这个名片就是引起萧先生注意的动因。这张名片背面写的全都是县里矿产资源介绍和名胜古迹介绍,还有一些车程线路。我们记得萧先生在文章结尾写到,原来他把自己当成了那个地方的名片。萧先生这篇《名片记忆》的文章后来在2008年全省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在全国报纸副刊中也获得了二等奖。随着后来又陆续拜读了萧先生的几篇散文,我深刻感受到萧先生写的东西很有启迪性。今天,《青海长云》这么一部如此厚重的几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很惊喜,也很钦佩,我不能不惊讶于萧先生多年来春夏秋冬的勤奋。读了全书,我更敬佩他对军旅生活的热爱、对战友的真情和对军人风采的珍视。他笔下的国波团长、郭营长、老连长杜金亭、陈师长等等这些人物真实而感人,朴实而动人,这么多的战友情怀、军人情怀还有士兵情愫由此可见一斑。
写作是拼体力、拼智力的活。萧先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工作繁忙之余还能把自己的经历用心记录下来,并走访了很多当年的亲历者,搜集了大量素材,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的这种责任和担当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读完这部作品,最突出的亮点就是他的精神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确实发达了,但精神价值体系没有很好地构建起来,我们看到社会出现的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无疑不是精神价值缺失造成的。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没有自己的信仰是挺可拍的,也是挺可悲的,而信仰就是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萧先生就是通过《青海长云》这部作品来传递这种精神价值,书中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和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无不给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者立足军营生活,善于挖掘发现,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解读了和平年代军人对现实生活、命运、生存状态的追求,以及对存在意义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思考,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精神家园,重新点燃人们心中的激情和状态,让理想和信仰在人们的血脉中再次喷张。
作品的另一个亮点就是真实感人。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萧先生是修筑青藏铁路的亲历者,所以笔下的人物都显得真实感人。他的用心去写,用情去写,用真实的故事,用真实的情感打动了我。比如,作品的第五章---月成洞百米大会战、第七章---关角山情思,有很多感人的情结,当时读了之后,的确时不时在脑海中萦绕,有挥之不去的感觉。作者不但写出了铁道兵的顽强,也展现出了铁道兵心灵的柔软,写作过程中一张一弛的节凑感把握的恰到好处,使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萧先生虽然告别军旅生活多年了,但他身上仍然有军人的情结、军人的情怀、军人的精神,他的勤奋、他的执着、他的激情和他的作品一样传递着正能量,令人振奋,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