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陶瓷史》编审会暨伏牛山地区古陶瓷研讨会”召开
作者: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时间:2014-08-27 点击数:
8月25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承办的“新编《中国陶瓷史》编审会暨伏牛山地区古陶瓷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新民,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栗建安,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陆明华,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周丽丽,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清廉,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平顶山学院特聘教授张金伟,平顶山文物局局长许晓鹏,和来自河南省内各地的陶瓷研究专家、陶瓷设计大师、陶瓷生产企业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平顶山学院陶瓷研究所所长梅国建主持。
王莉英研究员致开幕词,她非常感谢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承办这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对新编《中国陶瓷史》陶器章稿件和伏牛山地区古陶瓷进行审定和研讨。平顶山学院作为一个地方普通高校,非常重视陶瓷文化研究,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作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伏牛山地区的古陶瓷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陶瓷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陶瓷学会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古陶瓷研究,不断开掘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不断探讨新的生产工艺,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国陶瓷史》是一部划时代的陶瓷研究力作,是对中国陶瓷研究成果的总结,今天大家在这里共同审定陶器章的稿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稿件的内容认真审阅,敢于提出批评意见,力争撰写出一部表述严密、逻辑正确、科学严谨,具有重大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
张清廉教授致欢迎词,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在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所做的努力。为传承创新陶瓷文化,拓展学科专业增长点,我校依托中原陶瓷历史文化资源,于2008年开始筹建陶瓷产品设计专业,2009年成立了陶瓷研究所,2010年陶瓷专业开始招生,2013年成立“李国桢陶瓷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陶瓷专业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科研设施不断完善,现建有两个基地——中国北方陶瓷产品设计师培训和考试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两个中心——中原古陶瓷传承创新与教学实验中心和平顶山学院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三个实验室——陶瓷烧制实验室、模具成型实验室、手工成型实验室。陶瓷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推动了伏牛山地区陶瓷研究。
李建毛研究员对禹州钧官窑的年代问题做了详细阐释,他认为官钧器应是历代制品积累,非一代所制;历代生产的陈设钧器,在胎釉、造型、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北宋为钧窑发展期,金代为鼎盛期,元代为转折期;钧窑、南宋官窑均由汝窑发展而来。
孙新民研究员介绍了伏牛山地区唐宋瓷业发展概况。伏牛山地区是唐宋陶瓷重要生产区,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巩义市黄冶窑主要生产唐三彩,鲁山县段店窑以生产花瓷为主,宝丰清凉寺生产的陶瓷制品比较名贵,汝州张公巷窑属于官窑,禹州钧官窑的五次考古发掘为研究钧窑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26 -29日与会专家将对《中国陶瓷史》陶器章稿件进行认真审阅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