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研究会理事会暨第三届《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时间:2014-08-26 点击数:
8月23-24日,由《歧路灯》研究会、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湛河区政协共同主办的“《歧路灯》研究会理事会暨第三届《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台北师范学院教授、台湾宜兰河南同乡会会长、《歧路灯》研究会顾问高双印,台湾宜兰大学教授、《歧路灯》研究会名誉会长吴秀玉,台湾空中大学教授蔡相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宫长为,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程民生,原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潘民中,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市社科联主席李建华,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协主席高国领,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毕节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许昌学院、中原文化艺术学院、郑州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湛河区政府等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歧路灯》研究会会长张清廉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对伏牛山文化圈五年来工作及《歧路灯》最新研究情况展开了热烈探讨。
宫长为研究员高度评价了伏牛山文化圈五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在张清廉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的辛勤工作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由一个默默无闻、不为外界了解的学术团体发展为一个被学术界高度赞赏和认可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积极创新,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前瞻性的观点,积极挖掘伏牛山地区文化底蕴,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有积极意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不懈举办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要结合伏牛山地区自身特点,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伏牛山地区文化;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铸造一支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素质优良的科研队伍。
程民生教授认为,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成绩显著。本届会议组织严密、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让人非常欣喜和振奋。伏牛山地区区域广阔、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不断整合资源,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二者兼顾,共同发展,要重视生物、地质、气象等自然科学研究,把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潘民中教授指出,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运作扎实、目标清晰、茁壮成长。它坚持不懈地开展科研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社会的发展进步。它彰显了平顶山学院的地方特色,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推动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平顶山市的社科研究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推动了平顶山市社科研究,繁荣了平顶山市文学创作。五年来中心的科研成果得到政府的重视,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双印先生说,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五年来坚持定期召开学术会议,编辑出版论文集,可敬可佩。《歧路灯》是清代宝丰作家李绿园的代表作,也是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内容,凸显了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鲜明的地域特色。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已经举办了两次《歧路灯》学术研讨会,每次都很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歧路灯》的深入研究。这次的会议规模虽小,但小而精,小而美,学术研究的含金量高,成果一定会很卓著。《歧路灯》虽然反映的清代中期的社会现实,但它的教育价值在今天仍然不可小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杨海中研究员谈道,时代发展变化了,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也要发生变化,评价一部文学作品,要把它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考查。我们不能以今人的眼光,今人的标准去分析评价古代的文学作品。《歧路灯》问世距今天二百多年,两百多年来,这部作品备受冷落,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它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实在是一件憾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成立五年来,始终把《歧路灯》做为重点研究对象,不遗余力,克服重重困难,召开学术会议,编辑出版论文集,拍摄专题片,使《歧路灯》走出平顶山,走向海内外,这部作品得以被外界多数人知晓,它的价值逐渐被大家认可。
文学研究专家蔡相辉、李延年、张辉、刘选启都做了精彩发言,全面详细阐释了《歧路灯》的思想价值、艺术特色、伦理价值、教育价值、版本流传等热点问题。李绿园的七世孙李红亮也做了发言。
张清廉教授做了总结,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在平顶山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专家学者认真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相比,差距是存在的,工作中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各位专家不辞辛苦,抽出宝贵时间莅临中心指导,我们备受感动,深受鼓舞,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我们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予以采纳。《歧路灯》是一部反映清代中期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有巨大的教育价值。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认真深入研究《歧路灯》,把它的教育功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它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我们沿着正确的人生之路前行。《歧路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歧路灯》是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坚定不移的方向,希望各位专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献言献策,为《歧路灯》的深入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为更好地展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五年来的成长历程,开好“《歧路灯》研究会理事会暨第三届《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会议策划制作并播放了《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五周年记(2009-2014)》、《李绿园与< 歧路灯>》、《李绿园< 四谈集·谈大学>》专题片。本次会议论文集3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