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

作者: 时间:2012-06-27 点击数:

杜甫(生平见前),生于仕宦之家,从小喜欢文艺,七岁便能写诗,一生写下了约一千五百首诗,包括五律、五古、七律、七古、五排律、七绝、五绝、七排律和五排律,各体兼备,且无体不工,与李白一起成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

在诗歌创作中,杜甫坚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的写实精神,其诗歌反映社会的面既广且深。杜诗中不但有对盛唐景象的真实记录,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忆昔二首之二》),而且也有对社会不平合理现象和统治者荒淫奢靡生活的深刻揭露,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家庭背景,给予了杜甫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杜甫诗中洋溢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如“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北征》),“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蚕谷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心未已”(《兵车行》)等。

杜甫关切人民疾苦,对民生具有深厚的感情。《兵车行》、《述怀》、《岁宴行》、《秋兴》、《诸将》和“三吏”“三别”等诗篇,通过饱含深情的诗句,如“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岁宴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一干云霄”(《兵车行》),“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述怀》)等等,描绘出了动乱时代人民的悲惨图景,成为人民的灾难史的“实录”。

杜甫胸怀宽广,心地善良,自己虽“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却常常“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面对残酷的战争,人民的流亡,他希望广大人民能够过上“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的和谐安定生活(《蚕谷行》)。即使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生活困顿,仍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热切期盼,表达了关心人民疾苦和处境的良好愿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且勤奋好学,“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交游面广,“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脱落小儿辈,结交尽老苍”,“车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放荡齐越间,裘马颇清狂”(《壮游》)。阅历深,既有十年的京城困顿生活,又有十一年的“漂泊西南间”。无论自己境遇如何,他都志存高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追求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为价值取向。仕途上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诗歌上力争“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诗具有独创性,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古诗,在唐代都是第一流的,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内容博大精深,艺术精益求精,反复锤炼,诗歌语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词语雄壮有力。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版权所有: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5-2657780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