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发祥地—宝丰
作者:张西庆 时间:2010-06-25 点击数:
河洛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酒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发源于河洛地区,具体说就是发源于滍汝地区。据《酒本》记载,酒的始祖仪狄是“汝海之南,应邑之野”的人。汝海既今之汝州一带。因为在地壳运动史上,汝洲这块土地运动频繁。先是海域,后抬升为陆,又下沉为海,再抬海为陆,反复运动,沉升多次,直到1.95亿年前又升为陆至今。故汝州又有汝海之称。另一种说法是:汝河流经汝州城外,漫转迂回,形成很宽的水面,由此人们称之汝海。“应邑”即宝丰。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为应候,建都于应,即今宝丰境内的薛庄乡。
杜康是伊川人,今伊川县杜康村即其原籍。
不论宝丰或是伊川,都属于河洛文化区域。而且都在汝州辖区内。因此我们说酒起源于河洛地区,源头在宝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正因为酒的始祖是宝丰人,他又在宝丰创建第一座酿酒作坊,所以宝丰理所当然就是酒的故乡。
古往今来,宝丰酒业特别兴旺。从历史的角度看,宝丰也确实不负“酒的故乡”,“酒文化源头”的盛名。据《周礼·天官》篇载,西周时期官府就设管理酒业的官员。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沽酒在民”的现象。所以《论语·乡党》篇中说:孔子在参加祭祀或赴宴时,凡是从市上买来的私家酿酒,他是绝对不饮用的。他认为私家酿的酒质量不好。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到了西汉中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酿酒业在经济结构中异军突起,酒税也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开始“榷酒酤”,酒的产销都由官府垄断。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改为征酒税,准许民间酿酒,并对酒的质量提出了一定要求,还规定向官府缴纳百分之七十的酒税。随着官府对酒业垄断的放松,宝丰酿酒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到了唐朝,宝丰酒以其口味纯正,回味悠长,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定为贡酒。唐朝中期之后,不光对酒施行专卖,连酒曲酵母也由官府设店专营。入宋以后,酒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比重突显,官府便在城乡专设酒务机关,委派务监,同监等官员进行管理。除征收正常酒税之外,每有军用或地方所需款项,官卖亏欠,都用提高酒价的办法去支应。宝丰县作为酒的故乡,宝丰酒不仅质量好,而且酒的产量销量也特别大,酒税收入自然可观。所以官府特别看中这块财源宝地,到处设立商酒务。著名理学创始人程颢就曾在商酒务任酒监多年。据《文献通考》载:“汝州有十酒务,在宝丰者六。”汝州管辖共四县,宝丰一县设的商酒务占整个汝州的60%。《宝丰县志》所记更为祥细而具体:“邑之宋村、曹村、稠桑、石桥、商酒务、封家庄、父城诸聚落并设酒务监,则业酒者之多可知也。”这里所记宝丰县的酒务就有七家,更加商酒务一村就设了两家,故商酒务之村又有双酒务之称,宝丰应该设有八家商酒务机关。宝丰县境内真可谓万家立灶,千村飘香,酒肆棋布,过街醉人。怪不得酒仙李白,画圣吴道子都与宝丰酒结下不解之缘。苏辙在任汝州知府时曾写《望嵩楼》诗一首,其中赞宝丰酒道:“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游心四山外,寄话酒杯中。”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在其《送弋唐佐至平阳》诗中称:“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更须三百杯”。他还在《送诗人秦简夫归苏坟别业》一诗中写道“骞驴驮人醉乡去,袖巾知有眉山春。”前后两首诗中的“春风”与“眉山春”皆为宝丰酒的代称,而“醉乡”则为宝丰的代称。
宝丰不愧为酒的故乡,若不是始祖仪狄首创,若无历代先民对酒艺拳拳承传,宝丰哪来这么丰厚的酒文化积淀?宝丰酒怎得五千年不衰?新中国成立后,宝丰酒还走进人民大会堂,做为国宴用酒喜迎外宾。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粮食紧缺,宝丰酒厂频临倒闭,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挥豪为之批粮,不仅使是宝丰酒厂生产得以延续,而且有了长足发展。喜看今日,宝丰酒多次在国际国内评酒会上获得大奖。作为品牌名酒,不仅叫响了中国,而且走向世界。多年来宝丰源酒出口量一直占据全国首位。为保证酒的品质,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已停止勾兑,回恢复传统蒸酿工艺,接纳新的科学方法,使新产宝丰酒品质更纯正,口味更怡人。一句话:宝丰酒之所以盛传,因为它本就是酒文化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