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化分会场会议部分记录)
会议地点:豫达未来大酒店
会议时间:2009年12月3日下午2:30-5:00
主持人: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光:要澄清文明这个词的概念,应该上升到哲学层次上,注重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西方哲学讲争斗,文化是一种游牧文化,是动的文化,而东方文明讲和,是一种农耕文化,是静的文化。西方文化重视物质利益,而东方文化重视道德。西方文化重视理性,而东方文化则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偏重感性。西方人把自然和人对立起来,人和自然界割裂开了,在文明的标准上,西方话语主要以物质的条件来衡量,这是值得反思的。精神的要件也应该成判断文明的标志。文明探源的入门,不应该拿西方的尺度,好多人是拿西方的钥匙开东方的锁,这是不行的。学术体系是西方的,研究方式是西方的,现在还没有一套中国自己的东西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中国文明,当今的许多研究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北京天文馆一位研究者认为,我们把中国古代文化的水平看的太低,时间看得太短。要做好中国文明的探源,基本概念上一定要搞清楚。文化研究方面我们(和西方相比)自身还没有发言权,一定要反思话语权的问题。应找出自己的话语权,但现在还没有找到出路。对于文明探源问题,文明的内涵也需要重新界定。
伏牛山地区对中国文明探源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重视不够。以贾湖遗址说明伏牛山地区对中国文明起源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反映了阴阳观念,现在我们对阴阳观念不大重视,阴阳观念就是我们中国传统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大约8000-9000年前,已经具备七声音阶,能够吹奏现代乐曲。音乐在我们古代文化里有“和”的作用,“和”是中国传统里一个根本的观念,在三代的时候把礼放在前头,其实三代之前“和”在礼之前。“阴阳”观念与“和”观念二者都是文明起源的要素,在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上有无与伦比的价值,中国文明起源的历史应该提前,伏牛山文化圈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
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1972年我到郏县三苏坟,当时坟地周围一片荒凉,没有现在有气势,只有几个坟堆。和当地的农民谈论起来,当地的农民说,这个三苏坟是假的。后来,我在三苏坟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辨。根据碑文,我断定三苏坟是真的,让当地人好好看管,当地人也很高兴。我向当地人要了一些墨和纸张,制作了一副拓片。今天我带来了,可以说这是当今第一幅(三苏坟)的拓片(向大家展示)。
苏适,“适”在古代读音为“括”,字仲南,是苏家的后代。之所以这样起名,是因为他们希望向南宫适学习。
三苏坟包括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共九个坟头,苏洵只是衣冠冢,苏轼和苏辙是真身的。苏轼在晚年感到自己回不了四川了,郏县小峨眉山一代山清水秀,地形很像自己家乡的峨眉山,就嘱咐后代把自己葬在这个地方。三苏坟在北宋时候保存得很好,在元末农民战争中遭到破坏,明代又栽树重修。
现在的旅游主要包括山水旅游和文化旅游,三苏坟二者兼有,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就占了三人,这是很了不起的,平顶山应对此做好宣传,从历史、政治、文学等多方面研究,使其成为平顶山一个文化名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宫长为:第一伏牛山文化命名,很有创意。这点是大家公认的,其实我感觉有些东西还是在于我们去创造,你今天不讲没有,今天讲完明天接着讲他就是创造。伏牛山绝不是仅仅因为伏牛山本身来命名,他是涵盖一个地区一个范围,就是说我们这个界限开阔一些,所以说我们伏牛山文化本身的命名是一种创意,我也赞同这个观点。
第二点我想讲讲伏牛山文化的特点。一就是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个很重要,我们伏牛山是秦岭山脉的余脉,他确实是处在一个南北的分界线上,地理环境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上午我们就讨论过伏牛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是丰厚的历史底蕴。从猿到人一直到我们今天,他整个历史传承,比如说,南召人、许昌人、卢氏人,除了伏牛山以外,在全国再换个地方你都找不到那么全,都没有,伏牛山比较全。从历史学角度来看,它的历史学底蕴很深厚,从古到今都有,从这一点也能反映我们伏牛山区域文化他也有一个历史的延续性,他有深厚的底蕴,所以说用伏牛山命名是可取的。三是复合型文化形态。伏牛山文化叫什么文化,叫什么形态,程先生讲叫复合型文化形态,伏牛山文化形态应该叫做复合型文化形态,你伏牛山文化讲的绝不是应国文化,也不是楚文化,也不是河洛文化或是什么其他的文化,都不是啊,是个复合文化,所以说这一点是伏牛山本身的,是个复合型文化。
第三点我给大家讲一下伏牛山文化的定位。我想讲一个问题就是伏牛山文化的定位,伏牛山文化不能讲从古至今都叫伏牛山文化,所以要给伏牛山文化一个定位,他的内涵应该在哪?它的外延在哪?我们可以从区域上划分,伏牛山地理反正是山吗,那总不能超出山的范围,他有几条河,向东又向南或向北流的,这些河流延伸多少,但是范围我觉得却不宜过大,也就是说我们的范围还有一定范围限度,因为你想我们伏牛山周围还有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但是这些文化怎么区分?那你伏牛山文化跟这些文化怎么区分,文化有重叠现象,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想要给伏牛山文化一个明确的定位。它究竟在什么年代之内,我想这个问题需要好好研讨。我们现在来讲什么什么文化,都是根据西周分封以后,但是伏牛山西周分封以后就没有找到一个国叫应国,应国涵盖面不大,伏牛山没有这个国家,你把它的内涵不能无限制扩大,我的初步想法,是不是能把伏牛山定在属于中国古代文明,所以我想咱们伏牛山文化可不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内,上古文明的一种文化,伏牛山文化内涵很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等。
许昌学院教授孟聚:我这篇文章对刘秀民间传说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传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流行传播的广泛性。流传地区广泛,包括全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伏牛山地区更加广泛,家喻户晓。涉及内容方面,根据传统的民间故事跟分类方法涉及到的方面有动物,植物,自然古稀动物,以及人神鬼怪,包罗万象。故事的题材上表现出的意义比较深刻民间故事刘秀、莽也往往是逢凶化吉等方面的结局。
二是故事的趋同性。间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但是对于民间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故事而言,故事内容都大体趋同相仿,在这个地区是这样的,到另一个地方大体过程结果也是相似的。再就是结构形式的单一性,故事流传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系列性的民间故事,几乎都一直都是在追寻着主要人物的结构形式。王莽和刘秀的故事,几乎都是王莽追杀刘秀,遭遇都一样,都是王莽最后被杀。
三是思想的鲜明性。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说王莽残暴,刘秀的智慧。但是大部分民间故事与历史事实都是相悖的,比如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刘秀生于公元6年,两个人物相差将近40岁,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的话,两个人的战略性关系根本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历史文献中都没有刘秀跟王莽的对抗,那么王莽追杀刘秀之说对于历史来说是荒诞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刘秀作为湖北人参加农民起义活动,由南向北,经河南南阳,所以民间故事对于历史的记载还是大体上一样的。也说明了民间传说跟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刘秀跟王莽之间的民间故事的主要意蕴是我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里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个是褒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赞美劳动人民。第二是英雄崇拜情节。第三是对幸福的期盼。第四是封建正统观念,对于这方面多说两句,封建正统观念在王莽与刘秀的民间传说里面几乎是一个主题,从封建正统观念深入到王莽与刘秀的民间传说的每一个片段里面,所有的片段只要刘秀出现,都是一个英雄气概,哪怕是落魄遭难的时候,也是以一个落魄英雄的面目出现的。与其相反,王莽的出现,总是以丑陋的面目,愚昧无知的样貌出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秀是正统的王权所有者,而王莽只是一个皇权外来者。何况王莽的失败是天怒人怨,这从历史上也是可见的。在宏大的故事中,王莽几乎是承受所有的罪恶,尽管如此,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了二分主义方式,但事实上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生成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现象中,它自身也不可能划清黑白,所以这个传统在酿造故事的同时,它本身就是个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而提出的传统文化部分也不能是一味的褒扬,还要深深的反思。反过来说,王莽跟刘秀这种传统的民间故事,在流传的时候有一些非正面因素影响。
平顶山市图书馆副馆长王宝郑:我文章题目是鹰城尧山文化括论,原来题目是尧山文化概论,但是想到以伏牛山文化圈名义召开这个会议,地域性比较明显,所以就加了个鹰城。简单谈一下对伏牛山文化圈的感受,我觉得这个概念的提出非常好,我提出的尧山文化,是因为我在取得平顶山跟尧山的地域文化研究过程中感受到,我们在过去对尧山的概念跟范围提得过于狭窄了,导致我们经常出现一些矛盾问题。在我翻阅一些关于尧山的资料时,我发现我们关于尧山地域范围的确认也有些矛盾问题,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研究专家对位置的确认还有些异议。根据我的研究,我觉得尧山伴随着尧山文化的形成,已经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现象。在历史上或许尧山文化客观存在,但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随着我们文化旅游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层次。去年的12月10号我们的尧山已经恢复本名,我们尧山地区的文化一下变得很生动起来,对其研究受到的关注也多了,关注的人多了,关注的方面多了。我觉得不能单单局限在一个山峰,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进行总结提升,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后的研究,所以说尧山文化现象是对以前历史文化现象的一种总结,也是对过去研究成果的一种总结。我觉得它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萌芽,产生,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客观上来看,以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为界点,尤其是以改革开放为界点,在以前几千年中是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虽然是缓慢发展阶段,不过它起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尧山的开发,就是在这个地域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受到大家重视,被日益发掘,现在也成为了我们的文化品牌,所以说尧山文化在历史上是悠久的,是深厚的。前面的老师也说过了,文化概念的命名有它历史文化的原因,我觉得尧山文化的命名已经是水到渠成。这跟伏牛山文化圈的提出来有相似之处。它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历史客观性不可否认,另外就是它的地域性,我们平顶山之所以要打造我们的尧山文化旅游区,研究者不断的去挖掘尧山文化内涵就是因为它的地域性,它是伏牛山文化圈内重要的一部分。
我在研究上发现,尧山概念以前存在3种理解,一种狭义的,一种小尧山,一种大尧山,我认为三种概念是一致的。现在研究中我们经常说山地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墨子文化等已经都超出了尧山主成的文化范围之外。在确定尧山地理文化的过程中我把它给扩大化,就是大尧山文化范围,就是鲁山以西。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挖掘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内涵,也是能既传承又弘扬,从尧山看伏牛山,从它们的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弘扬都能够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市强省作出贡献,几年前,河南省提出的文化旅游区的规划的这个概念,五大文化地区,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个伏牛山地区,预期我们尧山,我们伏牛山,我们平顶山为伏牛山旅游开发区的门户,也是核心和福地,我们尧山提供了悠闲观光,我们的温泉提供了休闲沐浴,这是我们河南省旅游线链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为我们平顶山拥有这样的高素质的旅游资源感到荣幸。
南阳师范学院教授刘太祥:我们非常支持平顶山学院成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我们南阳盆地文化,作为伏牛山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参加这个会议我作为南了师范学院的代表,今天上午听到各位专家的发言,我觉得跟专家的意见非常一致,第一伏牛山文化圈圈得非常好,有创意,有创新,以山命名的文化圈还真是少,如河洛文化,就是找不到以山命名的文化圈,但这就是一种创新,这个区域就像前面专家说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传承非常深厚。今天上午胡先生讲得中原者得天下,得伏牛山者,得中原,伏牛山这个地区,是南北交通要道东西交通要道,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确实在这个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是名人辈出之地,这是说伏牛山文化圈倡议非常好。地方与学校联合也非常好,地方有地方的资源,平顶山学院有平顶山学院的资源,地方和高校联合开发是个很好的路子。不少文化都是依靠高校来办的,不但是伏牛山文化圈是创新,我们这条路也是一种创新。这几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特别平顶山政协在文化发展方面,传统文化挖掘方面做得非常好,以前都听说平顶山没有文化,我们自认为我们南阳文化比平顶山文化丰富得多,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误解,实际平顶山的文化与南阳的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平顶山的文化是非常丰富的,造成这个观念的主要原因是,平顶山是一个刚成立的市,与许昌,南阳,与洛阳,郑州连在一块。实际现在仔细研究出来,平顶山文化确实丰富,平顶山市组织评出了十大文化历史名人,并且举行了几次学术交流讨论会,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点,就是说我们南阳文化再丰富,在各方面的工作力度远远比不上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平顶山政协办专家,我回去再好好宣传和学习,平顶山在文化方面的建设非常好,发展非常好,平顶山的工作力度是我们南阳望尘莫及的,但是南阳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做的工作和你们的工作一样但也有些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