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地区的饮食民俗
作者:陈富志、罗浩刚 时间:2012-06-27 点击数:
伏牛山山区地势西高东低,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这里自古以来农业发达,盛产粮食。旱地与水田主要实行一年二熟耕作制。农作物以小麦、稻子、玉米和红薯为主。水稻主要产于南阳东、南一带,黄河沿岸。小麦是伏牛山山区最主要的农作物,几乎遍布各个地方。还产黄豆、绿豆、芝麻、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著名的特产有内乡香油、马山贡米、栾川木耳、新郑大枣、黄河鲤鱼、唐河黄牛等。虽种植有水稻,但人们仍以面食为主。
伏牛山山区的菜肴属北方菜系,具有典型的豫菜特征。菜肴重实用、丰富,口味平和,对闲、辣均不看重,独重香味;花样少而分量大。鲁山揽锅菜、郑州糖醋鲤鱼、南阳红烧肉等,都是远近闻名的佳肴。洛阳水席更是驰名全国,全名是“水席腌(燕)菜”,因其有二十四道带汤菜而称“水席”,“燕菜”则是用萝卜等做成的具有燕窝菜风味的菜肴。
伏牛山山区以汉族为主,但也分布有蒙古、满、回等少数民族,蒙古族与满族的生活饮食习惯基本已经完全汉化,但回还保持着自己民族的独特的生活习惯。下面对伏牛山山区的汉族和回族的饮食习俗分别进行介绍。
(一)汉族的饮食习俗
日常主食有:面条、馒头(称蒸馍)、包子、油条、烙馍、饼、油馍、菜莽(平顶山称菜莽、南阳称卷煎,与“菜馍”不同。菜馍是先摊薄饼,再卷事先拌好的凉菜直接吃;菜莽是先用薄面皮卷菜,然后放入锅中蒸,熟后食用。)、饺子(即扁食)、米饭、稀饭(用面粉、玉米糁或者大、小米熬成的粥)等。副食有:土豆、萝卜、白菜、长豆角、四季豆、花菜、包菜、西红柿、韭菜、菠菜、蒜苔、南瓜、小瓜、冬瓜等蔬菜,萝卜、大蒜、长豆角、包菜等所制成的腌咸菜或是干菜,豆腐、豆皮、豆筋等豆制食品,鸡蛋、鸭蛋等新鲜或者腌制的蛋类,鸡、鸭、鱼及猪肉(俗称大肉)、羊肉、牛肉等各种肉类。一日三餐。早晚两餐喝汤(稀饭)吃馍,以咸菜、凉拌菜或是炒一个热菜下饭。中午吃面条(有蒸面、焖面、捞面等),面条锅里可以下少量的青菜叶子,炒的菜可以直接放在面锅里,也可以单独炒出下饭。一般以中餐为正餐,也最为丰盛,有营养。
在众多的菜肴中,卧酸菜和芝麻叶菜在当地最为普遍,也最有特色。掐芝麻叶一般选在芝麻花刚开过的初秋,这样不但不会损害芝麻的产量,而且会因为叶子被掐掉而减少营养的流失,提高产量。所以谁家的叶子好,妇女、老人们就结伴去掐谁家的,掐的人不用请示主家,主家也不会干涉。一般是掐芝麻杆中上部的嫩叶,下面的叶子虽大,但太老,顶端的叶子虽嫩,但不出菜,都不好。叶子掐回家后,在水里煮,把墨绿色煮成略带黄色的淡黑色,捞出拧干水分,爆晒,用袋子装起,在缺菜的冬春季食用。用前,先用开水发,浸泡约半个小时后,即可食用。一般是下面条锅,入鼻香,入口滑,很受人们欢迎。卧酸菜主要的原料是冬天白萝卜收成后,剁下来的萝卜秧。把破败的叶子去除,然后洗净,晾干。在锅里用沸水煮之六成熟,出锅,再晾干,把秧子里的苦味除去,就可以卧酸菜了。一般准备一口大缸,烧一锅开水,放凉,倒入缸中,并要加入一碗酸菜水(自家以前的酸水,或是向邻居借来的),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萝卜秧,用塑料或者盖子把缸口密封。一直到来年的春天才打开食用。酸菜以及酸汤都是下面条的好菜水,不但清香爽口,易引起食欲,而且有祛火之功效,所以在夏天萝卜秧酸菜几乎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菜肴。南阳、平顶山、郑州、洛阳等地的酸浆面条就是因此而来的,内乡的酸面条口碑特好,到访的国家领导人大多要亲尝为快。
农村平时特别是中午吃饭有“撵饭场”的习俗。吃饭时临近的七、八户人家都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吃饭。大伙各端着自家的饭从家里走出来,在一片空地上,或蹲着,或临时把脚上的一只鞋脱下来席地而坐,或者随便地坐在一块石头上,围拢成一堆,便吃饭,便交谈。有说农活的各种经验、农事进展的情况的,也有讲笑话、逸闻趣事的,甚至于某个人拿筷子的姿势都会成为大家谈笑的话题。小孩子则端着小饭碗聚在一块,或是各自蹲在大人的旁边吃饭。如果哪家做了改色饭(指较好的饭,如饺子,菜莽等),就会拿给各家的小孩一起吃。这时整个饭场中大人、小孩的说话声、笑声一律是高八度的。偶尔会有一个似乎是事先约好的停顿,这时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只剩下呼噜呼噜的吃饭声;当然,这个简短的停顿的打破也似乎是提前安排的,不知是大人,亦或是小孩突然冒出了一句话,或是扒了完了最后一口饭,又打开了话匣子,引发了新一轮的说笑。这时整个饭场特别热闹、和谐、温馨。农忙时,大伙吃完饭,就散场,各自忙各自的去了,整个饭场一下子归于静寂;但是在农闲时候,吃完了饭,男人、小孩还会继续留在饭场里谈笑、嬉闹,女人则收起自家男人、小孩的碗筷回去洗涮。
伏牛山山区人民待客的饭菜特别丰盛,一般要四个菜或是八个菜,还要喝酒,并且主人家多请有酒量大、会说话的陪客。红白喜事是大事,要大规模地宴请亲朋,宴席比一般地待客还要隆重,这是展示家庭实力和获得乡誉的关键时刻,各自根据具体的经济条件尽最大限度地把酒宴办的热闹、有档次。待客的礼节非常讲究。一般用方桌,面朝正厅入户门的是上位,且以左为尊,坐贵宾。贵宾主要依据宾客与主人家的血缘亲疏关系而定,与年龄、私交无关,所以有时会出现年纪轻的坐上位,年纪大的坐陪位。如果宾客的位置安排除了差错,小则吵闹,大的甚至会打架,掀桌子,所以办宴席时,主家一般要请村里有经验、懂礼节、会办事的“光棍”(指能人)作支客,来安排酒席。宴席开始时,先上饮酒菜,多是凉菜,至少六盘,要荤蔬搭配。喝酒到一定时候后上吃饭菜,多是热菜。冷热菜加起来不得少于十二道,有的甚至有二十多道,其数量一般是偶数,荤菜一般以鸡、鸭、鱼和大肉为原料。鱼一般用盘子盛放,鱼头一定要朝向贵宾,大家一起饮了鱼头酒,贵宾动了第一筷,大家才能一起吃鱼。有的地方要求更严格,上桌的所有菜都必须有贵宾先吃,其他人才能吃。酒宴最后要上汤,一般是玉米羹、紫菜汤等比较清淡的。酒宴结束时,主家会按照人头在每个桌子上放“包”(用纸包的油炸果子),人数一份,带回家给没有参加宴席的家人吃。丧事酒宴的规模比喜事小一些,具体的过程、要求都差不多。酒宴上相忙的人以左邻右舍为主,也有少数的至亲参加,而且所用的桌椅、场地等等也都是向邻居借的。在天好时,宴席直接摆在院子里,屋里也有一部分,一般是比较重要的客人。天气不好时,则都摆在屋里,但是主家一般房子有限,必须借邻居家的房屋来摆宴席。一般这些借用,是不会化任何代价的,只是打个招呼,没有人会拒绝的。即使请来做菜的大厨,也只是象征性地给点钱,就可以了。宴席带有集众人之力办大事的特点。所以操办酒宴,在不知觉中,加强了邻居之间的联系,加深了情谊。
茶也是居民生活中尤其是待客时不可缺少的。贵客入门,主人首先要敬烟端茶。南阳、郑州等地给客人喝“鸡蛋茶”。水烧滚后,直接把鸡蛋打破,放入滚水中,盛到碗里,再放上白糖或者红糖,就是一碗“鸡蛋茶”了。鸡蛋一般不用两枚,犯“二蛋”的忌讳。驻马店等地喝“油茶”,在面里加油炒熟,晾干,放起来,待客时直接放在碗里,用开水一冲就行。桐柏等地喝茶叶茶,把茶叶放在水壶里,可以不时地续水,客人的茶杯是不能空的。百姓平时自己喝茶则比较简单、随便、实用。用白开水、井拔凉水解渴,用绿豆茶、菊花茶消暑、败火,用糖茶、蜂蜜茶补身,用姜茶祛寒。
城市居民早餐很喜欢街面上的小吃。小吃一般以包子、油条、油饼、烧饼、豆腐脑、豆浆、胡辣汤为主。有些人家在家里熬稀饭,把包子、油条等小吃买回家吃。漯河的胡辣汤、南阳的混沌、洛阳的油酥火烧等,都很有特色。
(二)回族饮食习俗
伏牛山山区的少数民族以回族的人口最多,分布也最广。回族以米、面、杂粮为主食,基本上和当地汉民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对肉食的选择上,饮食禁忌同各地回民一致。
回族的传统食品有三角、油香、馓子等。三角分肉馅、素馅、糖馅等多种。油香有大小、甜咸之分。这类食品常与宗教活动有关,做的时候要特别虔诚、谨慎。“熬”是在阿木拉节这天(伊斯兰教历元月十日),主要以各种杂粮配碎肉熬成肉粥,免费赠送穆斯林。烧麦是类似包子的肉馅食品,有“烧麦会”,穆斯林分期集资,预订份数,定期一次领取。这种活动主要由清真寺举办。
回族在宴会后也有“捎包”的习俗,但是与汉人不一样。当端上比较好的肉菜时,参加宴会的人要掰开几个馒头,夹进几块肉,用手巾等物包起来,待宴会散后捎回家,给家里没有参加宴会的人吃。